文:為 之 圖:劉海棟
湖南又出新戲了!原創歌劇《陳家大屋》于2018年8月30日在郴州新田漢劇院正式首演。這是繼年初的原創歌劇《英·雄》之后,湖南今年推出的第二部大的歌劇創作,只不過出品和制作方由株洲變為郴州。
在歌劇《陳家大屋》的開排儀式上,郴州市民族歌劇團正式掛牌。此歌劇團的前身,是郴州市歌舞團。曾幾何時,郴州這座小城,被譽為“歌劇的綠洲”,郴州市歌舞團被文化部授予“對歌劇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劇團”。因此,此次由歌舞團改名為歌劇團,我想原因有二:一是該團今后工作的重心將會以民族歌劇的演出創作為主;二是郴州回歸歌劇隊伍的一次鮮明表態。
歌劇《陳家大屋》以湘南起義這一革命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陳家大屋里以民族實業家陳嘉木為首的一家三代,在革命洪流的裹挾下,如何從躲避到同情到理解,直至最后變賣家產,以實際行動支持一雙兒女投身革命的故事。該劇的特別之處在于,劇中主人公并不是人們耳熟能詳、叱咤風云的大英雄或大名人,創作者將視角投向當年郴州的一戶普通的商人家庭,關注當年中產階級在中國革命當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揭示中國革命的勝利從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沒有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成功。這樣的選材角度,據我了解,在紅色題材歌劇中尚屬首次。

本劇舞臺呈現傳統而寫實。開場,紫紅色絲絨帷幕緩緩拉開,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90年前的一座高高的二層樓大宅院,久遠的年代感撲面而來。因為“新田漢劇院”的舞臺副臺很小,所以設計時按照1:1的比例將一座真實的陳家大屋搬上了縱深15米、寬度14米的舞臺。舞臺調度中,盡量不采用左右挪移換景,而是根據不同的戲劇場景進行變化調整,上下前后移動,展現不同的空間。印象最深的是驚聞夏明犧牲的噩耗后,陳昭玉悲痛欲絕,此時舞臺上原本的大屋后門迅速推移到后區,緊接著從天而降的瓢潑大雨嘩嘩地落下,配合燈光和音樂及演唱,場面極其震撼逼真。看著一簾密匝匝的真實雨幕,我才想起之前好像看到了臺上有兩個天井似的凹陷,落下的水應該就是流到了天井里。后來經了解,證實了我的判斷。用真的水“下雨”,而且要“下得”準確無誤,這需要精準的設計技術操作,更需要無限的藝術想象力。所以,導演黃定山說:“內容決定形式,而形式又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舞臺美術設計就是一部戲劇最直觀的外部形態。盡管《陳家大屋》的內容和沖突樣式已經確立了它相對傳統的戲劇架構,但如果我們用更符合今天觀眾審美需求的現代戲劇觀念去建構重組,就將獲取有限空間的無限自由。”
黃定山近年執導的歌劇作品一部接一部,《陳家大屋》在舞臺呈現上是一部充分利用傳統手段而達到現代突破的作品。雖然自始至終都沒有多媒體的介入,但是效果卻非常好,極具代入感和時代審美意境。郴州市民族歌劇團在多年前改制,此后的發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這次演出,除了幾位主演是特邀的,合唱隊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外借或臨時招募的,并且其中一部分還是團里的舞蹈演員。這樣的團隊,對于導演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和考驗。經過40多天沒日沒夜的封閉訓練,最終,全體演員不僅完成了演出,而且達到了一定的水準,特別是那些舞蹈演員在臺上不光只是跳舞,還有實打實地歌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在歌劇《陳家大屋》誕生的過程中,創造奇跡的不僅有黃定山,還有指揮王燕。王燕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年輕女性指揮家,她的樂感精準,對于樂手、合唱人員的訓練頗有心得和經驗。郴州市民族歌劇團在職演奏員原本不過20人,為了這臺歌劇的演出,經招募后組成50人的樂隊。首演時,這個樂隊在王燕執棒下,不僅順利完成了演出,而且很多段落都演繹得相當動人,可見王燕在這個樂隊身上是下了狠功夫的。

歌劇的核心是音樂,這也是湖南籍作曲家杜鳴為家鄉寫的第二部歌劇。前一部,就是和老鄉導演黃定山合作的《英·雄》。對于《陳家大屋》這部歌劇,杜鳴將郴州本土戲曲和民歌音樂的元素,化用在了歌劇的創作中,非常恰切自如。我最喜歡的是陳昭玉準備上井岡山革命,與祖母告別的那段《伴嫁歌》,優美婉轉的音韻,質樸真摯的唱詞,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曲未終了已是熱淚盈目。民族歌劇如何體現民族性,音樂無疑是關鍵點,只有讓觀眾感到熟悉、親切,進而自覺地投入,才會讓作品得以更廣泛更持久的傳播。
這次演出,幾位主要角色陳嘉木、陳昭玉、夏明分別邀請中國歌劇舞劇院男中音高鵬、中國武警文工團女高音劉洺君、中國武警文工團男高音呂宏偉飾演,奶奶一角以及陳昭遠、馬芳則分別由郴州市民族歌劇團一級演員郭衛民、青年演員彭貝與王津飾演。演員們的舞臺形象都與人物很接近,演唱和表演也都可圈可點。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將軍特地前來觀摩助陣。演出結束后,喬佩娟在肯定作品成功之處的同時,也提出了非常中肯且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她還特意分別給作曲杜鳴、導演黃定山談了更加具體的建議。老藝術家對于中國歌劇事業的關心、關注可謂用心良苦。
郴州市歌舞團沉寂多年,如今重回歌劇隊伍。為了《陳家大屋》,重整旗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艱辛。所謂而今邁步從頭越,現在的郴州市歌劇團團部班子都很年輕,相信他們會有更多想法和思路,帶領這個團隊走出一條民族歌劇發展之路。如今,《陳家大屋》已經立在了舞臺上,下一步就是多演、多磨,在劇本構思、人物塑造、劇情設置等方面進一步精雕細琢,不斷修改提升。據悉,首演之后,《陳家大屋》將于金秋十月亮相在株洲舉辦的湖南省第六屆藝術節,隨后將開啟四地巡演。未來,郴州市民族歌劇團的人才網羅和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一個劇團不僅要有好作品,還要有能夠演繹作品的優秀藝術家,雙劍齊發,就一定會將《陳家大屋》打造成為好聽、好看、動人、別致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