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威廉·瑪麗
5月,小兒子米歇爾大學畢業并獲得了學位。看著3個英俊而成功的兒子,我竭力不讓自豪快樂的淚水奪眶而出。我和丈夫離婚時,我哪敢奢望有這一時刻啊!
離婚后,我得到當地一個成人援助機構的幫助。
一天傍晚,我從援助機構開會回到家。“那些人對你幫助很大。”9歲的蒂姆說,“有幫助兒童的機構嗎?”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我開始向學校、教會、社區心理保健辦公室等打電話詢問,可誰也不知道哪兒有兒童援助機構,我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
1983年,我創建了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學生援助機構。截至目前,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肖姆堡市的“彩虹機構”已在美國46個州和其他13個國家開辦4500個服務點,幫助過35萬余名孩子去應付可能摧毀他們的生活和傷害他們的心靈的家庭危機,如親人去世、父母離異、父母失業、重傷或患嚴重疾病等。
若孩子面臨家庭危機而得不到幫助,其后果是可悲的。據一項研究顯示,那些父母離異或分居的孩子,在單親環境的頭3年里比其他兒童更容易發生健康障礙。單親孩子留級和輟學的可能性增加一倍,需要輔導服務的可能性提高兩倍。
在波士頓的馬薩諸塞總醫院進行的一項為期4年的研究顯示,大多數失去父親或母親的孩子在喪親后的頭兩年內產生種種難題的概率為父母健在孩子的兩倍。
僅靠時間是不可能治愈這種創傷的——它需要成年人的善意幫助。下面是我在幫助遇到麻煩的家庭時總結出來的、讓遇到不幸的孩子迅速恢復心理平衡的三種策略。
盡早將事實告訴孩子 只要有孩子認識并信任的人能與其分擔痛苦,他們可以坦然接受任何悲痛的事實。在離婚事件中,如有可能,在通知孩子父母的離婚消息時,孩子的父母雙方應在場。
如果一些孩子因親人意外事故而引起緊張,就要設法讓孩子弄清楚事故是怎么發生的。否則,有些孩子可能產生無根據的負罪感。
一位有3個女兒的27歲工程師,在一次建筑事故中喪生。3個女兒都非常惦念他,而其中5歲的老二最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一向富于同情心、對人友善的小姑娘,性格變得孤僻而憂郁。
葬禮過后8個月,媽媽為女兒們買了只小貓。7歲的老大和兩歲的老三很喜愛地撫摩著這個新寵物,而老二卻不肯碰它。“我不喜歡這小貓。”她說。母親關切地問她原因。“我親近某個人他就會離去。”小姑娘脫口而出,“我愛爸爸,他就死去了。是我的愛把他趕走的。”媽媽告訴她,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你的愛使爸爸活在你的心里。是那個事故害了他。你與他離開人世毫無關系。”從這以后,這個小姑娘才從這種自我強加的罪責中解脫出來。
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的情況下,應認真給孩子解釋家庭生活可能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對于孩子來說,蒙在鼓里比任何現實都可怕。
一天下午,一名一年級學生拒絕上學校的巴士。他啜泣著告訴老師,他的父母被迫賣掉了家庭農場。“昨天,我從巴士上下來時,看見一輛卡車正在拉走農場的豬,”他說,“今天他們也許要把我弄走了。”為了消除男孩的恐懼,他的父母及時和他進行了交流,并為他尋求了心理輔導服務。
鼓勵孩子與大人分享感情 孩子與成人一樣需要談論得失。采取下面幾種方法有助于孩子敞開心扉。
當一件不幸的事發生時,家長首先跟孩子談一談自己的情感和煩惱,以便讓孩子更容易表達其感受。然后提一些問題,以進行下一步的討論。
其次是選擇合適的時間、場所與孩子交談。大約一年前,我認識的一位婦女在與丈夫離婚后問她14歲的兒子對父母離婚怎么看。兒子說:“離了好哇!”兒子的反應讓母親非常憂慮,她提出駕車送兒子去外地參加夏令營活動,以便找機會了解兒子的真實想法。
在旅途中,她再次說起離婚一事,而這一次兒子終于將真情實感宣泄無遺。原來,男孩一向與父親十分親近,但這次他覺得是父親背叛和拋棄了他和母親,他心里很難過。母親大吃一驚。這些日子里一直擔心兒子會為某種原因詛咒她離了婚,并為他不得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而不快活。她怎么也沒想到,兒子是生父親的氣。這位母親設法說服兒子,這次婚變與他毫不相干。她說:“你爸爸是離開我,而不是你。”到營地后,男孩顯得一身輕松,談吐真誠。從那以后,他繼續向母親袒露情懷——有些事甚至是以前不肯講的。
如果您因故難以談論自己的痛苦和擔憂,請考慮給孩子寫信。讓孩子了解您的感受這點很重要——唯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
從一開始,我便將離婚的事實告訴孩子們。不過我從來沒有對他們說,婚變讓作為家長的我感到是人生的一次失敗。當他們長到十幾歲時,在1983年的母親節那天,我給他們寫了一封信訴說我深埋在心底的劇痛。在他們每一個人出生時,我曾發誓決不讓任何人、任何事傷害他們,由于這次婚變,我破壞了這種諾言。我向他們表示“我為自己沒能成為完美的家長而遺憾”。他們讀完信后流著淚緊緊地擁抱我。
著眼于將來 我的一個朋友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對自家的房子進行裝修。不料,裝修完成后一星期,家中意外發生火災,房子化為灰燼,全家人勉強撿回了性命。
后來,我的朋友夫婦與其子女坐下來談了談。“一切完了,”母親說,“咱家從來沒有走到這個地步。不過總會再一次好起來的。”艱苦奮斗一年之后,一棟新房子在原址拔地而起,全家喜遷新居。他們的財產雖然少得多了,但是他們在情感上更團結了。
當危機襲來時,不穩固的家庭分崩離析了,而強有力的家庭著眼未來,重整旗鼓,他們往往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父母自我治愈。如果一位或兩位家長帶了這個頭,孩子們從一場家庭浩劫中恢復得就更容易。
保證讓孩子參與做決定,這樣他們感到自己是起作用的家庭成員。去年春天,邁克的母親病了,她不得不搬到邁克十分擁擠的家里。邁克與妻子立即與他們7歲的兒子和兩歲的女兒商量。“我們全得吃苦和幫忙,奶奶需要一個她自己的房間。”邁克接著對兒子說:“你妹妹還在睡兒童小床,這樣奶奶能睡的唯一的地方就是你的床了。”
男孩爽快地答應去睡起居室的沙發。“好極啦!”他為自己參與了決策而高興。“我希望奶奶用我的房間。”奶奶搬進去之后,兩個孩子變得比原來懂事了,之前難以避免的兄妹口角也聽不見了。
當了14年單身母親之后我再婚了,但這并沒有給我的3個兒子造成多大壓力,他們長大了。不過這仍然是一次大的調整。我耐心地等待著他們完全適應了這一重要變化的信號的出現。
一天傍晚,孩子們餐后準備一塊外出,他們依次與我吻別。當他們走向我丈夫馬蒂時,我料想他們和他又是通常的握手。可我錯了,先是米歇爾,接著是湯姆和蒂姆,他們走到馬蒂跟前頭一次與他擁抱起來。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已足以表明他們完全接納了他們的繼父和我們新的家庭結構。
我突然記起很久以前的那些傍晚,當時我和3個驚恐的小家伙擠在一起……同離婚的沖擊進行過搏斗的孩子們終于學會了處理人生諸多變化和挑戰的某些基本原則,我自豪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