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天地間,唯草木興衰最為尋常。它們的生死從不會驚天地,泣鬼神。頂多讓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借物抒情而已。然,這兩天,一棵百年老椿樹占據了各大媒體的主頁,一時成了“網紅樹”。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在爛漫的春日,走進了老椿樹的視野。
那是怎樣的一棵樹呵?有10米多高,粗壯的樹根向四面八方伸出根系,像一張繁密緊實的網,牢牢巴住泥土。部分裸露的根系,又讓人聯想到一雙雙青筋暴綻的手。高大挺拔的樹干分成兩支,筆直向上,枝干遒勁,枝丫繁盛,可以想象出,待到四五月份,稠密的綠葉會覆蓋整個樹冠。我的視線繼續往上攀升,最后被樹頂上一個大大的鳥窩鎖定了。橢圓形,襯著蔚藍色的天空,兀自彰顯著幾何圖形獨特的美意。它芳齡幾何,或許只有樹的主人知曉。環顧四周,不遠處正在進行拆遷后的重建。在這片空曠寂寥之處,老椿樹,老椿樹上的鳥窩,無疑是這春天里最動人的風景。
說起椿樹,應該不算稀奇。好養活,不招蟲。鄉野纖陌,隨處都可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家老屋后就有兩棵椿樹。年幼的我起初總是很奇怪,那兩棵樹的葉子怎會發出一種特別的香味?更奇怪的是,每每等到長出嫩葉,母親總要循梯攀上樹摘下一笸籮葉子,然后和雞蛋炒成一盤青嫩嫩的菜。難道樹葉都可以吃?才疏學淺的母親無法解答我的疑惑,只順應著:“香多好??!”“不管,好吃就可以啦!”好在真的很好吃,不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哪怕餓肚子,我也是斷然不去吃那樹葉的。不過話雖這么說,當時家境并不富裕,幸虧有這些樹葉豐富了我們捉襟見肘的餐桌。猶記那時,父親最喜歡就著這小菜來三四兩米酒。酒一喝,話匣子也打開了。那些平日里不跟我們嘮叨的話全都說了。我最喜歡這時候的父親,那么慈祥,那么溫和。后來,我從書本中了解到,這兩棵樹叫香椿樹。而香椿炒雞蛋,歷來都招人歡喜。
還有兩個人也一直惦記著我家的香椿樹,我的兩個堂哥。因為香椿樹葉特別香,那種香味,就像誰家的香水瓶打碎了一樣,屋前屋后彌漫著誘人的馨香,所以成了他們爬樹比賽的指定樹木。兩個堂哥像兩只機靈的貓,一眨眼之間,就順著樹干爬到了樹梢。我在樹下觀望,心里也是癢癢得很。母親見了,也不責怪,只是樂呵呵地叮囑哥倆別摔著了蛋蛋。母親的話讓兩個堂哥躲在樹上大笑,我卻捂著嘴兒羞紅了臉。
隔壁三嬸也喜歡吃香椿炒雞蛋。母親每次掰了香椿總會勻些給她。母親對三嬸說,喜歡吃就來摘,別擔心,這椿葉啊像割韭菜一樣一茬茬的,最多能吃三茬呢!三嬸子眉開眼笑。出于感謝,她有時還會從雞窩掏來剛下的雞蛋,熱乎乎的,捧來給母親。有一次,三嬸子燒了個新菜——香椿魚,特地端來給我們嘗。呀,那個鮮香味兒,每次憶起,都會口舌生津。
自從我去外地上學后,那兩棵香椿樹離我的記憶越來越遠。再后來,父母親也搬了家,香椿樹徹底走出了我們的生活。香椿炒雞蛋偶爾也能在飯店里吃得到,只是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有一次,我在菜市場上看到了久違的香椿葉,如獲至寶?;氐郊遥一貞浤赣H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做了一盤香椿炒雞蛋。沒想到,先生愛吃,娃不愛吃,嫌它有種味。我心里有些失落,要知道,那可是我們小時候舌尖上的美食啊。如今的孩子,唉……先生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此一時,彼一時嘛。再說各人口味不同,正常的。”其實,他們哪里知道埋藏我心的那些鄉愁??!
如今,那兩棵香椿樹還在否?若在,枝葉繁茂否?其香仍濃否?忽然間,我的心房被一種強烈的牽念之情所充盈。一個聲音在心底響起: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耳邊機器的轟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輕輕撫摸著斑駁的樹干,端詳著那些歷經滄桑的樹孔,油然而生出一種敬畏之情。古樹如古人,它一定有著屬于自己的語言和情懷。我相信它此刻一定也在看著我。更讓我感慨的是,原本這里搞拆遷,這棵椿樹也在拆遷之列,但因為兩個人竭力出保,終于讓整個浩大的道路拓寬工程為它讓了路。那兩個人就是這棵樹的原主人。
據新聞記者采訪,椿樹的原主人是施家兄弟,一對退休老教師,均年過九旬,其中哥哥明年就100歲了。這棵椿樹是他們爺爺輩種植的,在宅后邊。童年時代,這棵椿樹是他們兄弟倆的游樂場。一到夏天,兄弟倆常常召喚同村的小伙伴爬樹抓知了,玩得不亦樂乎。解放前夕,哥哥在老宅創辦了光明小學,教村里孩子們語文,弟弟教孩子們書法。這棵高大的椿樹就成了當時學校的標識。哪怕在最艱苦的戰爭年代,這棵椿樹依舊昂然挺立在那,默默地陪伴著施家兄弟,陪伴著一批又一批孩子。解放后,歷時8年的光明小學停辦。施家兄弟繼續著清苦的教學生涯,當上了人民教師,依然與老宅椿樹相伴,不離不棄。
時光荏苒,村鎮改造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幾年前,由于村子整體拆遷,施家兄弟搬離居住了80多年的老宅,而那棵椿樹已是百年老樹。兄弟倆知其珍貴,不舍砍除糟蹋,特地捐獻出來,讓它在原地繼續生長。不料,前年,這里又要進行道路改拓工程,這棵椿樹正好處在拆除紅線內。兄弟倆獲悉后,心急如焚,寢食難安,立即向鎮城建指揮部反映了這棵椿樹不同尋常的經歷,請求留下它。一棵百年老樹牽動了大家的心。最后,經過多方努力,工程原規劃作出了調整,毅然為這棵百年老樹亮了綠燈,道路繞它而行,讓現代與歷史,讓人文與建筑在城市發展中共融共存,相映成趣。獲此喜訊,施家兄弟激動得老淚縱橫,特地前往老椿樹與之合影。那番場景仿若遇見了久別重逢的親人。
古樹,巍巍然立于蒼穹之下,橫亙于歷史長河之中。它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見證者,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締造者,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泯滅的文化記憶。歷史的榮辱興衰,塵世的悲歡離合,都沉淀在古樹的枝葉經脈里。時光帶走了歲月的滄桑,但帶不走葉尖兒上故鄉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