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中心 ▍貼近青少年
▍貼近基層 ▍貼近規律
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關工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結合“紅色引擎工程”“老少共建文明社區”“四點半學校”等品牌工作,堅持“四貼近”“四著力”,建立完善黨建帶關建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基本實現區、街(鄉)、社區(村組)關工委組織全覆蓋,有力推動基層關心下一代工作深入發展。
貼近中心,才有保證——黨建帶關建著力于“共”。近年來,武漢市委為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市基層廣泛深入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我們將全市基層關工委的工作融入其中,接受統一領導、統一安排,著力于“五共”,即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將“陣地共興”,依托各類五老報告團、金暉志愿者將“隊伍共建”,依托基層黨建工作將活動“內容共排”,依靠基層街道鄉鎮、社區(村)的組織協調將區塊的社會“資源共用”,依托中心陣地和各類平臺,實現對孩子們的“教育共抓”,讓基層關工委工作獲得了最堅強的組織保證。

武漢市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經驗會代表參觀紅色陣地
貼近青少年,才有實效——五老帶眾小著力于“需”。貼近青少年需求,為青少年成長服務是關工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我們一是研究一般孩子的正當志趣需求,做到“三求”“三力”,真正讓青少年怡情走心,即在陣地建設裝飾上力求有趣味、具有容引力;在五老骨干的選用上,力求有特長、具有導引力;在活動設計上力求有時代感,具有吸引力,如“萬名五老進社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實踐行”、“老少共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視演講大賽、紅色故事展演、讀書演講比賽、“兩史”優質課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年吸引全市百萬青少年踴躍參加接受教育熏染。二是應“五失”青少年關愛之需,大力開展“金暉關愛行動”,為他們解憂免患。我市基層關工委在這個行動中,注意在“三之三不”上下功夫,即盡關工之能,靠政府之助,集社會之力,關愛不漏人,應急不誤時,施愛不傷尊,累計幫助困難青少年數十萬人。“金暉志愿者”網吧監督員還通過開展“結對子”、“網上紅色足跡”小報展等形式,用愛心有效幫助未成年人遠離網吧,杜絕網癮,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武漢市網吧監督工作培訓會為金暉志愿者頒發工作包
貼近基層,才有實力——“五好”帶“共建”著力于“實”。作為市一級關工委,若在基層缺腳必工作滑坡,若是基層不齊必行動不一,若是基層不力必難創實績。因此,我們數年來實心實力、堅持不懈抓基層組織建設。一是抓社區普建,解決基層缺腳問題,已在全市1200多個社區(村)基本建起關工委。二是抓基層“五好”創建,解決組織不齊問題。三是抓“五好”創建帶“老少共建”文明社區活動,解決組織不力問題。四是抓各區以點帶面的示范點創建,解決提檔升級榜樣示范問題。2016年以來對各區創建的示范點按照“五有”“五好”標準逐個檢查、打分驗收,有效帶動基層組織可持續發展。五是抓部門聯動,解決基層關工委組織提升全覆蓋問題。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團市委等部門修訂出臺了“五好”關工委創建帶“老少共建”文明社區創建的標準及考評辦法,將創建工作延伸到校企、機關及青少年社會教育戰線。六是抓回頭看,解決工作回潮問題。今年,我們對“五好”帶“共建”工作實施“組織覆蓋率、示范點工作常態化、‘五好’關工委全面創建”3個回頭看,并驗收命名一批四星級、五星級“老少共建文明社區”。
貼近規律,才有建樹——以調研創品牌著力于“新”。市關工委5年前聯合老教授協會,就青少年優秀人格養成的長效規律,進行了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并與市教育局、市婦聯及有關區關工委,就青少年人格養成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機制進行了實踐探索。市區關工委領導班子堅持開展各類調研,聯系本地青少年實際和可用資源實情,深入探索工作規律,創立了一批追求長效的工作品牌。如漢陽區關工委在全區實施“讀學做講——接力圓夢”工程。“讀”(讀書),開育心苗;“學”(學法),扶正心苗;“做”(實踐),以心奉行;“講”(講英模),激揚心聲。四環相扣,環環遞進,接力圓夢,持續長效地培育青少年茁壯成長,收到了閃亮金暉、長益青少的多贏效果。江岸區、武昌區、洪山區利用本地豐厚的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資源,適應孩子們的認知須漸進漸固的心理特征,開展“紅領巾小小志愿講解員”“做雅士,致雅行”等活動,以講促學,以講落行,知行合一,取得很好效果。青山區關工委賦予全區“四點半學校”“紅色服務載體”新功能,統一標識,建立微信公眾號和線上服務系統,開設課業輔導及多種美育體育培訓活動,把“四點半學校”真正打造成家長放心、孩子開心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