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各級關工委結合各自實際,密切配合有關部門,不斷健全“夕陽紅”科技服務團建設,依托“夕陽紅”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示范基地,積極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福州市關工委及各縣(市、區)關工委分別成立“夕陽紅”科技服務團,負責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工作。同時注重與各級科委、科協等職能部門聯合協作,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建立相對穩定的工作協調機制。在城區,利用科技館、科普室等設施,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聯合相關部門或學校組織專項培訓和科技競賽活動。在農村,通過培育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基地,帶動農村青年學科技奔小康。在企業,大力弘揚“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工匠精神,重視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工匠。
2014年初,我們開始選擇條件成熟的企業、社區和學校,籌謀建立“夕陽紅”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示范基地。初步打算全市每期評選10個單位作為示范基地,3年為一期,并與省關工委“種子工程”相呼應。為使這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制定“六個有”評選標準,即有一個條件完備的經濟實體,有一個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有一名主持技術項目和經營的帶頭人,有一批五老或技術專家提供技術服務與培訓,有一批有技術、會經營的新一代青年勞動者,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形成輻射帶動作用。經過評選,閩侯貞華南山種子基地、福清市永誠畜牧有限公司、臺江第六中心小學、永泰盧峰茶業有限公司、福清市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入圍,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務方面發揮了帶頭示范作用。

鼓樓區關工委“科技大篷車”來到屏西小學,有趣的科普儀器吸引孩子們駐足體驗
開展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培訓活動。鼓樓福嶼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開展“電子百拼比賽”“今天我是小小地質家”“創客小能手”等活動,并輻射周邊多所學校。僅2017年科普學校就培訓12場次,有300多名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這個工作室逐漸成為孩子們節假日進行學習和娛樂的重要場所。長樂市古槐青山龍眼基地,連續兩年聘請省農科院、臺灣龍眼培育專家舉辦龍眼栽培技術培訓班,通過觀看電教片、現場觀摩講解等形式,幫助當地農民掌握龍眼病蟲害防范、施肥、營銷等技術,提高他們生產管理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基地還經常和學校、關工委聯合組織中小學生參觀龍眼展示館、采摘龍眼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臺江第六中心小學為培養學生們參與科普活動的興趣,利用圖書室、電腦機器人工作室、“三小”制作室、少年科技館等活動設施,成立各種科技興趣小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創新,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加青少年創新大賽、電腦機器人競賽等。學校舉辦的“小科星發明創意大賽”,共收到800多份創意構思,評選出十佳創意獎10名、優秀創意獎10名。

倉山區關工委組織孩子體驗陶瓷制作
組織動員廣大五老發揮優勢和作用,開展科技教育服務工作。鼓樓福嶼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充分發揮企業退休老同志具有機械加工專業的優勢,積極輔導青少年動手動腦操作智能機床制作模型,學習機床維護等,為培養接班人發揮余熱。長樂市科技服務團成員,關心農民龍眼種植和銷售,經常深入基地了解青年農民難處,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解決他們創業和市場銷售遇到的困難。臺江第六中心小學聘請省技研會、市科技館、區科協以及退休高級教師等十幾位專家為校科技活動顧問,建設起一支責任感強,科技知識面廣,教學水平高的科技團隊,指導學校科技教育活動。
這些基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通過開展科技服務示范基地工作,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達到了建立示范基地的本意。同時“夕陽紅”科技服務團工作也得到有力的推動,示范基地進一步向鄉村、街區推廣,這也為今后繼續更好地開展這項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8年,我們準備在以往評選科技教育服務示范基地基礎上,分別在農村和城區(城關)各評定出10個示范基地。為此,市關工委組成調研組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指導。各縣(市)區關工委積極發動村居、學校及企業等關工委參與“示范基地”的推薦評選活動。如福州春倫茶廠參評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它主要以茉莉花茶科技生態觀光為項目,組織開展青少年農業科技知識等培訓,進一步宣傳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晉安區開展“村協聯建”,成立日溪鄉臍橙基地關工委聯盟,依托日溪村臍橙基地,建設科技示范基地,為培養新一代青年農民,尤其是畬族農村青年,走出了一條黨建帶關建的新路子,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此外,還有閩清縣塔莊鎮龍晶葡萄園、永泰縣盧峰茶業有限公司、福清市永誠畜牧有限公司等也積極參與評選,進一步促進全市關心下一代科技教育服務工作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