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賓市興賓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梁雪麗進特教學校給學生發放普法教育宣傳資料
2015年,全國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啟動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法治“雙創”(創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創建“零犯罪學校”)活動吹響了“集結號”。來賓市關工委帶領五老奮勇爭先,走在了全自治區的前列。
“雙創”活動啟動不久,市關工委執行主任曾令山突然查出身患癌癥。動了手術后不久,他隨身帶著藥品,多次帶領市關工辦人員和五老深入市轄6縣(市、區)的學校、社區、鎮村,跋山涉水搞調研、指導工作。他5進110公里外的國定貧困縣忻城抓點,總結了“雙創”活動認識到位、人員到位、經費到位、工作到位“四到位”的經驗。其中最難的要數“經費到位”。市關工委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動作,努力爭得市領導支持,市里2016年落實“雙創”財政預算專項活動經費19.8萬元,2017年落實16萬元,這兩年還落實“零犯罪學校”專項活動經費10萬元,使“雙創”活動有了經費保障。
興賓區在全區的24個鄉鎮,都成立了以當地德高望重的五老為主體組成的“民間調解理事會”,每年“以情、以理、以法”調解涉及青少年的矛盾糾紛上百起。個體經營戶梁師傅有兩個在校讀書的兒子,因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逃課,有時甚至徹夜不歸,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梁雪麗得知這一情況,多次上門與這兄弟倆談心,贏得了兩人的信賴,親切地稱她“姑媽”。在梁雪麗的提議和幫助下,梁師傅給兒子轉了學,在新的學習環境里,兩人不但改掉了網癮的惡習,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梁師傅逢人就夸:“我兒子能有今天,多虧了梁大姐啊!”“雙創”活動開展以來,梁雪麗帶隊監督檢查網吧200余次,對網吧提出整改6次,凈化了校園周邊的青少年成長環境。
忻城縣在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八項措施》中,成功推出教育、感化未成年犯的“圓桌審判”。今年該縣有3名未成年服刑人員成功參與“圓桌審判”。在司法人員、家人和五老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教于審”的法庭審理和教育矯治,這3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有1人在來賓市技工學校就讀,1人在柳州商校就讀,1人在石場做工有固定的經濟收入,都以實際行動回報家人及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該縣還配合“雙創”活動,在130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村級普法學校”全覆蓋,已接收“學生”1萬余人,開設課程500余節。
來賓市在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成績斐然,興賓區、象州縣、武宣縣、合山市獲“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稱號,數量居廣西第一;市關工委、忻城縣司法局等13個單位獲“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稱號。來賓市群眾高興地用山歌點贊:“紅水河畔來賓市,春風化雨潤人心;五老巧織法律網,法治‘雙創’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