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素 嵊州市黃黃澤中學 浙江嵊州 312455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探究生命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它以一系列概念為基礎來揭示基本規(guī)律。學生只有深刻地認識生物學現象與本質、領會生物學原理與規(guī)律,才能形成生物學概念、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教育部從2003年頒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后,特別強調科學實驗是一種手段,主要用來促進生物學科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
本文就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進行生物實驗與概念教學的思路及實踐。
生物學科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一共提供了61個活動、演示和建議活動。且還有一個專門的生物學實驗模塊——生物技術實踐,共13個實驗。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大多教師仍以講授的方式進行概念教學,實驗課程被忽視。很多學校一個學期只有1-2節(jié)實驗課,高三完全沒有實驗課。書中的實驗往往由"做實驗"變成"講實驗",學生動手機會少,對很多概念和知識內容都是死記硬背,沒有真正體會理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在高考中拿不到高分。
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把握高考方向,轉變實驗教學觀念:1、實驗由概念的依附轉變?yōu)橹鲗У匚唬?2、驗證性實驗轉變?yōu)樘骄啃詫嶒灒?3、重視實驗結果轉變?yōu)閷嶒炦^程;4、注重操作的規(guī)范轉變?yōu)橹v究探索方法。如“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這節(jié)內容涉及3個實驗,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基礎上,由學生設計“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總結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
生物概念形成的過程,是從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概括抽象的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從概念教學的需要出發(fā),運用演示實驗,模擬活動,或是實驗設計等實驗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表象。如“孟德爾定律”這章內容,讓學生先進行“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活動,教師再PPT演示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探究過程和驗證過程。從中總結出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和實質。
學習遷移律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現象,它包括正遷移、負遷移、順遷移、逆遷移等。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但知識、技能可以遷移,而且態(tài)度、方法、思路也能遷移。生物學的概念多而散,有的在詞語上相似,容易混淆,但概念間、規(guī)律中的可比性強,有的又很抽象,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掛圖、標本、模型等多種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實際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揭示知識體系,并在實驗時注重那些相類似具易混淆的概念,找出異同,加以區(qū)別。
案例:浙科版必修2 第四章第一節(jié)“染色體畸變”中“染色體組”的定義:一般將二倍體生物的一個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稱為染色體組,其中包含了該種生物的一整套遺傳物質。這個概念一直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即使一時清楚了,過段時間也會忘記,而且易與“染色體組型”混淆。為了更好的掌握這個概念,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面團做材料,組織學生兩兩合作,制做雌果蠅體細胞的一個染色體組的物理模型。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思維碰撞,使其真正參與到概念的沖突調整當中;通過小組作品展示,引導學生相互評價、分析染色體組的內涵,讓其真正意識到自己對染色體組概念理解的偏差;在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染色體組的科學概念。并結合書中人類的染色體組型圖來加以區(qū)分。課后測試的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已掌握這個概念并能進行相關計算。一個月后的測試結果顯示學生對概念的記憶持久性也是不錯的。
結論:實踐證明,實驗和概念教學是中學生物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構概念時兩者的結合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同的概念傳遞方式對學生學習生物學核心概念影響很大。經過訪談和課堂觀察也發(fā)現,這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實驗探究能力,對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刻。但在具體應用時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并在教學中注重與其他教學策略的結合,如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生物學科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