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鳳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一)培訓的概念
人們對培訓的定義層出不窮,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美國著名管理學教授加雷恩·瓊斯及其合作者珍妮弗·喬治教授認為;“培訓主要教授組織成員如何完成當前工作,以及幫助他們掌握成為有效操作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著名管理學教授加里·德斯勒將培訓定義為:“培訓就是給新雇員或現有雇員傳授其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技能的過程。”
國內學者根據國外相對成熟的理論及實踐,將培訓分為廣義的培訓和狹義的培訓。所謂廣義的培訓是指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戰略目標和宗旨聯系在一起的培訓。他主要運用一種有效指導性的設計程序以確定培訓的有效性,并將公司的培訓方案與其他公司的培訓項目進行比較,從而擬定培訓的基準。狹義的培訓,則是以改變員工為目的的專門工作,這種改變包括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等多方面的內容。
(二)培訓的流程
如何更好的開展培訓工作,設計有效的培訓,也是一門科學和藝術,有效的培訓工作,應遵守培訓一般的設計規律和設計程序,使培訓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1、培訓需要分析。培訓需求分析包括組織分析、人員分析、目標分析等,主要通過對企業及其員工的目標、技能、知識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鑒別與分析,從而明確員工目前的工作狀態與期望狀態之間的差距,以確定培訓的內容及方式。
2、了解受訓員工培訓前期準備情況。在培訓之前要充分了解受訓員工的態度及動機,充分了解目前員工掌握的知識及工作技能,根據員工意愿傾向及員工實際工作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確保培訓的有效性。
3、選擇恰當的培訓方法。選擇培訓方法指根據培訓的內容和培訓要求,選擇培訓的一些具體的方式,比如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場景再現、現場觀摩、角色扮演等。
4、培訓實施。在培訓計劃確定的時間和地點,以選定的培訓方法對目標員工進行的培訓。在整個培訓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根據受訓員工在培訓實施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及反應的要求,及時對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進度等進行動態的調整,以確保有效的培訓效果。
5、培訓結果評估。培訓項目結束后,要及時對培訓過程進行總結,對培訓的效果及設計方案等進行評估。
(一)開發的概念
人力資源開發是指由組織設計的,對員工進行的以促進員工成長,旨在滿足組織當前或長期發展需要的一系列系統性和規劃性的活動。
(二)開發的方式
目前常用的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式主要有正規教育、在職體驗、人際互助等。
正規教育:是指公司專門為員工制定的脫產或者在職培訓計劃,一般由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提供的短期授課計劃,在職MBA課程或者其他根據公司實際特別設計的培訓計劃等。
在職體驗:所謂在職體驗主要是指通過工作過程中接受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任務,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員工綜合能力的過程,一般來說,在職體驗包括工作擴展、工作輪換、職務晉升等方式。
人際互助:是指通過組織被開發人員同企業資深老員工的交往,從而開發其潛力的方式,通過與“導師”之間的人際互助獲得在職場中的職業支持和心理支持。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員工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員工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從而提升員工的歸屬感。
相比較而言,人員開發與傳統意義上的培訓有很多不同之處。
1、側重點不同。
培訓側重提高員工工作的績效從而開發員工的技術性技巧,開發側重挖掘和激勵員工潛在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其面向未來職業的能力。
2、目標不同。
培訓是關注現有短期目標,使員工掌握當前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開發的目標是為公司培養高級人才以領導公司未來的發展和變革。培訓的目標側重現在的應用,開發的目標側重未來人才的儲備。
3、參與的強制性要求不同。
培訓主要提高員工的基本工作技能,因此幾乎是強制性要求員工參加。人員開發相對隨意,一般都會征求員工的意見。
從企業角度來講,加強員工培訓與開發,是為了使員工更好的掌握目前工作所需的工作技能,適應企業未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有效的培訓與開發能夠幫助員工提高本身的知識技能,在企業激勵機制健全的情況下,這些知識和技能最終會轉化為成本的降低,同時有效的培訓與開發可以改變他們對工作的態度,增進對企業認同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有效的培訓能夠提升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有利于開發員工潛能,提升員工素質,而這種潛能和素質在培訓的作用下也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
對企業來說,對員工培訓與開發的越充分,對員工的吸引力就越高,員工的滿意度也越高,企業對員工適時的培訓與開發,一方面提高員工本身的能力,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另一方面通過培訓員工能夠更好的勝任現任工作,對工作目標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知識儲備使員工能接受更多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提高了員工對自身價值的認識,鼓勵員工實現自我價值。
雖然我國企業員工培訓與開發也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培訓工作,但是在實際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的很多高層領導、部門領導或者基層員工在思想意識層面并沒有對培訓和再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同時也缺乏在新的經濟時代知識需要不斷更新、素質需要不斷提高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使培訓流于形式,對培訓的意義認識不足。
很多企業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忽視了培訓需求分析,對員工真正需要培訓的內容以及員工傾向的培訓方式等沒有做深入的了解,在制定培訓計劃時隨意性比較強,培訓計劃與培訓需求脫節。
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培訓方式仍然過于陳舊單一,培訓仍然采取“滿堂灌”的講授方法,仍然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老師在課堂講,員工拿到教材在課堂聽,教學過程對學員的時間鍛煉少,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參與的少,降低了員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降低了培訓的效果。
培訓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企業各部門領導要清醒認識到培訓意義及目前企業的培訓現狀,轉變傳統的培訓觀念,運用新思想,采用新方法積極搞好部門培訓工作,努力營造一個人人能學習、人人愛學習的氛圍。
企業的培訓工作不應當是盲目的,在培訓之前首先要做好準確的培訓需求分析,與各部門、各級領導和員工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培訓,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訓的效率和效益。
培訓計劃是根據企業近、中、遠發展目標制定的員工培訓方案。一個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能夠改善員工的工作態度,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培養員工的能力,從而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績效的目的。
培訓效果評估是指收集培訓成果并衡量培訓是否有效的過程。在企業的培訓管理中,企業的培訓考核評估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一方面總結了培訓的效果,同時也對進一步的培訓的提出要求。因此企業在培訓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培訓效果評估機制及考核機制。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在企業激烈的競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人才是企業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員工培訓與開發已成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力的源泉。企業應不斷的對自己的目前的發展狀態及未來發展戰略進行規劃總結,應考慮到企業內部需要多少人才儲備才能滿足企業未來的發展,在對知識的提升上,企業通過對員工的培訓與開發進行補足,逐步完善規范企業的培訓與開發的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發揮培訓與開發的重要作用,提升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