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平邑縣,是中國金銀花之鄉,金銀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生產加工基地。每年五月來到平邑,山坡上處處是農民采摘金銀花的身影,村莊里也到處都是晾曬著的金銀花。
地處蒙山西南部的平邑縣,境內多為石頭山,山上缺土少水,加之當地氣候干燥,因此許多農作物都很難在此獲得高產,為何金銀花卻偏偏在這里扎根生長,并且為平邑百姓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呢?山東省金銀花行業協會輪值會長劉嘉坤做了詳細的解答。
金銀花,被譽為“植物抗生素”,全國有1/3的中藥處方用到金銀花,僅藥用一項,年需求量就達1000萬公斤以上。200多年前中國開始人工栽培忍冬科植物金銀花。平邑金銀花種植面積65萬畝,年產干花1750萬公斤,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平邑金銀花不僅花蕾肥大,色澤純正,味道清香,綠原酸、木犀草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國家藥典規定標準,而且病蟲害發生極輕,安全性能高,平邑金銀花獲得綠色食品原料認證;平邑選育的金銀花新品種“九豐一號”等,產量高、藥效成分含量高、采摘工效高、抗逆性強,達到了金銀花育種研究的國際領先水平;2009年,“平邑金銀花”先后被國家工商總局核準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地理標志產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劉嘉坤作為平邑縣九間棚村的黨支部書記,以艱苦創業的“九間棚精神”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而身負如此光環的劉嘉坤,看起來卻仍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模樣。聊起天來也是三句話不離金銀花。說起現在市場對金銀花的需求,他非常有信心。
作為金銀花產業的先行者,劉嘉坤注重的是產品的進一步開發,而更多的平邑金銀花種植戶,還是以售賣干花為主。最近一段時間恰逢金銀花采摘最忙碌的時候,平邑縣金銀花種植核心區之一的流峪鎮,山坡上到處都是采花的農民。
流峪鎮金銀花種植戶孟憲忠每天要采二十多斤金銀花。雖然最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但是孟憲忠這樣的金銀花種植戶卻是累并快樂著的。近年來市場對金銀花的需求量日漸加大,干花的價格漲到了幾年來的最高點。這段時間里,許多在外打工、經商的農民都紛紛返鄉,參與金銀花的采摘和收購。專門從上海趕回家鄉的袁學偉就是其中之一,平時在上海做生意的他每當這個季節都會回來收購金銀花,供給藥廠和他自己的中藥批發攤點。但是今年回家后,袁學偉守了幾天,上門來給他送金銀花的農民卻寥寥無幾。
金銀花干花價格漲到上百元一斤,花農惜售鮮花,大多自己加工干花待價而沽。而金銀花的采摘歷來有一個弊端難以解決,那就是花朵保持花蕾狀態的時間極短,一兩天之內如果沒有采下來就會開花,導致品級下降。成熟期過于集中,導致一直以來采摘金銀花都是一個極費勞力的活計。如何延緩它的盛開時間,是當地很多種植專家們長期以來努力攻關的一個課題。而現在一個新品種的出現似乎讓事情出現了轉機。
新品種“北花一號”有個極大的優勢,花蕾時間長,可以達到十幾天不開花,拉長了最費人工的采花工作的時間,讓花農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最費錢的人工成本降低了,老百姓的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氨被ㄒ惶枴闭跒槠揭乜h金銀花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嘗試和努力。而作為平邑縣的老牌經濟作物,金銀花早已經成為了這里的一張特產名片。在產業日趨成熟的前提下,推廣新品種、開發新商機、穩定產量和價格,是當地政府一直在努力的發展方向。
初夏時節,既是平邑縣老牌經濟作物金銀花的豐收季,也是這里一種新興經濟作物的采摘季,它就是大櫻桃。平邑縣的臨澗鎮,大櫻桃種植面積萬余畝,近幾年鎮里舉辦的櫻桃節,就像當地的一場狂歡節,吸引著眾多的游客紛至沓來,而對于臨澗鎮的櫻桃種植戶來說,他們更看重的則是櫻桃節上一場重要的活動。
來自臨沂市和平邑縣農林果等行業領域的專家齊聚臨澗鎮余糧店村,他們對果形果色口感等各種指標的評價,通過打分的形式,為當地的大櫻桃選出今年的“櫻桃王”。很快,專業的評委們就選出了今年的六名一二三等獎,并頒發了獎品和證書。物質獎勵對種植戶來說是次要的,他們更看重的是“櫻桃王”這個響當當的稱號。今年的“櫻桃王”朱希元家的櫻桃就比別家的櫻桃單價貴出兩元錢,這能為他增加不少的收入。
2001年,臨澗鎮余糧店村為了增加村民收入,率先在村里嘗試免費發櫻桃苗,推廣大櫻桃的種植,村民張清水就是第一批種櫻桃的人。十幾年過去,張清水家種植的一畝八分地七十多棵櫻桃樹每年為他帶來豐厚的回報。聊起自家的櫻桃,老兩口那可是說不盡的開心,一直念叨,山上的坡地他們又種下了不少。去年,張清水家的櫻桃賣了三萬八千元。他笑呵呵的說到,種了櫻桃以后,覺得每年的生活都充滿了希望。要是今年豐收的話,家里的櫻桃可以賣到五萬元了。


對于張清水來說,以前五萬元是難以想象的數字,如今卻成為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這些農民所依托的,正是臨澗鎮努力引導和推廣的大櫻桃產業。十幾年的種植時間,萬余畝的種植面積,對于整個山東省的櫻桃種植業來說,臨澗鎮還算不上大櫻桃的重要產區,即使在臨沂市,知名度也是剛剛打開。但這甜蜜的果實,已經為很多張清水、朱希元這樣的有一定年紀的傳統農民提供了改變自己命運,改善家庭生活的機會。甚至吸引著一些原本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也返鄉踏上了從事農業的道路。
牛德成、牛德平兄弟倆,哥哥在北京從事計算機行業,弟弟從山東政法大學畢業,拿到了律師執業資格。但是這兩個在沂蒙山區長大的孩子卻偏偏看中了家里的石頭山,8年前決定回到家鄉經營農場,在網絡上售賣自己養殖的土雞和雞蛋。就在這個過程中,家鄉的大櫻桃讓他們萌生了做櫻桃經紀人的想法。
牛家兩兄弟在村里收購優質櫻桃,還利用本地櫻桃提前上市的優勢,把櫻桃賣出了好價格,每年都有幾十萬元的純利潤。農民足不出戶可以高價賣櫻桃,而年輕人對市場信息的全面把握則成為這個合作體制中真正的生財之道。
臨澗鎮目前萬畝大櫻桃年產值7000萬元,當地黨委政府還在大力推廣櫻桃的種植,他們的目標是通過舉辦櫻桃采摘旅游節,打造櫻桃小鎮,讓農民不僅僅從售賣農產品上獲益,更是要讓臨澗變成四季生財的花果之鄉,旅游勝地。
平邑多山,山區面積占到全縣的85%,大大小小的山峰有1076座。當地百姓在政府的指導下,種好老牌經濟作物金銀花,種好新興的經濟作物大櫻桃,讓這片石頭山真真正正變成了花果山,變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家鄉特產富了百姓,也成為了平邑的一張名片,讓這片革命老區再一次聞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