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線設計品牌創始人&首席創意總監
致力于研究中國文化在建筑空間里的運用和創新,以個性化、獨特的視覺語言來表達設計理念,以全新的視覺傳達來解讀中國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將當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共溶、共生,以此作為設計語言用于空間表達。
時間安排的滿,很滿,滿到手機日歷里全是“點”。一天兩城是常事,如果在包郵的地區,三城也很正常,四城的行程未嘗不能去挑戰一下。很想在此處配個表情——笑著哭。
近來比較愛發朋友圈,因為這樣能在數年或者數月后知道自己的運行軌跡——事情太多,一天當成兩天或數天過,記憶力自然也不能按常規去計量。數倍的忙碌也可以理解為自身時間的數倍流逝,于是城市感不強,甚至國別感也不強。從來沒有水土不適過,或許是身體總在還沒反應過來時便處在了另外的地域或時區,來不及水土不適。于是白發也多,初時還拔一拔,順便在拔頭發時發發呆,“思考一下哲學問題”。現在已經完全放棄拔了,一來拔不過來,二來這黑白的比例實際上與年紀也能匹配得上。不再那么濃密的頭發,可能現階段也只有發型師和自己能察覺得出,但那就是事實。手指經過頭皮時,需要每天洗頭時,熬了夜早上起不來跑步時……
我知道,這是不惑年間的正常反應,我其實特別坦然地接受這些。
隨著年歲的增加,變得耐性沒那么地好,很多事情干脆直接就自己干了,不多期望別人領會自己的意思,尤其是說了兩遍以上之后。越來越喜歡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恨不得把跨著的步都按照日程表里的橫線來走得那般干脆。如果還有數天就要做但對方還未確定時,總是會忍不住地焦慮,總覺得“不確定性”是工作乃至生活的大敵,要安穩要舒心,總是想去掉那因素。
也不是萬事需要自己掌控,我也很喜歡隨機地做事過生活。但日程安排的太滿,“隨機”總混在時間的縫隙中——在空好了但對方沒確認的時間里,在臨時因為不可抗因素取消的行程中。于是隨機變得更隨機,更不可預料、不可控。因為是碎片,最終總就那樣四散掉。幸好,大多時間里我都是安穩的,即使在“隨機”的時間內。
我曾經計劃要過周末,一個星期至少有那么一天屬于我自己的心意。也曾經計劃著每天只去公司半天,另外的時間在家里看書思考。還打算日后有了復雜的難想的方案,可以就干脆在某偏遠網絡不通處安安靜靜地住上一段日子……后來還是發現,設計于我就是生活,身在設計中便是我最真的心意。于是時間長短、空間所在都變得沒那么重要了。
現在看來這題目應該改為“對設計的最深情告白”才是。畢竟設計本身,或者說“美”本身就是治愈“焦慮”的最佳“藥方”。我其實對很多事物也并不焦慮,對孩子的教育,對未來的安排,對生活中的大多數事件……都覺得剛剛好。于是這篇東西成為了我對“忙”這種狀態的控訴,為了表達一種半愉悅心情中的無可奈何。其實也就是那么一說,我接著忙去了。
琚賓于杭州 2018.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