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勇進(廉江)
夏夜,華燈初放,廉江市人民公園熱鬧非凡。習慣了每天晚飯后都來公園跳一跳樂一樂的人們,七點鐘一過,便爭先恐后跑到公園占地盤,擺開他們的道具,拿出他們看家的本領,拉開架勢,練起了地攤。溜旱冰的中學生、跳街舞的年輕男女、唱粵劇的大伯大媽、打羽毛球的一對對中年夫婦、練太極拳的老大爺老奶奶、吹笛子和拉手風琴的藝人、陣容龐大的跳廣場舞的大姐大嫂阿姨們,這些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甚至摻雜著哎黎客等各不同語種的群體,很自然地將整個公園布置成了一幅立體畫面。
古人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大音樂家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我自小酷愛音樂,古今中外、古典流行、名歌民曲,凡是好聽的,我都喜歡哼上一曲、唱上兩句,從音樂里尋找快樂的元素。自從調到文聯后,除了重拾拙筆寫寫文章,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像三十多年前一樣,與幾位愛好音樂的朋友再一次重新感受這“人生的藝術”和“上帝的聲音”,讓自己的心靈在這個“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中感受安寧和靜穆,在優美的旋律中尋找遠去的記憶。
基于這個原因,我們這個剛“組建”的老中青少五人組合,約好周末晚上首次到開放的市人民公園練練地攤。
五人組中的老大哥鐘興已經 60 多歲,禿頂大腦袋,鷹鉤鼻、尖下巴,一看就像油畫上的歐洲先哲,并像極了的男高音歌手阿寶。鐘大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是地級市音樂家協會會員,浸淫音樂四十多年了,吹拉彈唱無所不會。擅長演奏手風琴、小提琴、鋼琴和電子琴;或許是他地中海型的禿頂腦袋特別大的緣故,他記下的歌曲特別多,我們剛講出歌曲的名字,他馬上拉出或彈奏出曲譜;不玩樂器時他唱的是美聲唱法。鐘大哥是改革開放最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年輕時最早開長龍大貨車搞長途貨運,后來又開電腦城網吧連鎖店,但三十多年不管風吹雨打,他都沒有把音樂落下,車上總有一部手風琴,網吧里也總掛著二胡、小提琴,閑暇時總愛叫我到他家玩玩音樂唱唱歌。另一位老大哥也姓鐘,與鐘興大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都是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樂手,擅長鋼琴、電子琴、二胡、笛子演奏,是與鐘興大哥經常聯手演奏的最佳拍檔;聽鐘興大哥說,這位鐘大哥七十年代曾經獲得縣笛子比賽冠軍和二胡比賽亞軍,所以改名叫鐘冠亞。我是五人組中中字頭的,在政府當了三十多年公務員,不跑不送,不擦鞋,不拍馬屁,三十多年在十來個單位工作過,調來調去一直還是個公門小吏;如今已過知進退之年,怕退休之后連個寄托都沒有,所以經常找鐘興大哥唱唱歌練練聲,美聲民族通俗流行亂唱一氣,為退休能與幾位“知音”一起為當地做做音樂傳播工作。青字頭的小宋是 70后,本市一個事業單位的頭,收入殷實,是一位趕潮兒。中學時代開始玩吉他,風流倜儻,讀大學時經常抱一把吉他在女生宿舍門前自彈自唱,用音樂泡了江西省城的一位靚女同學回南方小縣一起生活,十多年吉他沒離過手。少字頭的是一位 80后小蘇,本市名校高中教師,吉他高手,矮矮胖胖,一張似乎永遠笑瞇瞇的娃娃臉,多才多藝,曾跑去四川跟名師學變臉,也曾跟江湖上所謂的大師學過變魔術,寫的散文小說都獲得過國字號的二等獎,經常找人切磋彈吉他的技藝,在彈唱中專唱和音。我和鐘興大哥是 80年代初的老搭檔,過去他的一部手風琴伴著我和他的一支支世界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樹》《重歸蘇蓮托》等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了三十多年。小宋和小蘇是一對吉他搭檔,專唱最新流行曲,小宋主唱,小蘇和音,兩個人兩把吉他配合的天衣無縫,聽得我們都耳朵流油。鐘冠亞大哥剛從省城回來便也“登隊”加入我們的組合。我是這個五人組合的月老紅娘,因為共同的音樂愛好,我把這風格迥異、年齡差異的五個人湊在一起,混合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我們好不容易在垃圾回收桶旁邊找了一塊不大的地方,擺開電子琴、音箱,取出小提琴、吉他,立好歌譜架,對好調子調好音,晚上八點鐘,開始了我們老中青少五人組的自由彈唱。
首先是一陣悠揚的小提琴前奏響起,鐘興大哥的琴聲猶如一道尖銳的利劍急劇揮出,劍鋒過處,四周那些從音箱、錄音機里流淌出來的舞曲粵曲流行曲通通被一劍封出十丈之外,所有的音樂似乎嘎然而止,唯有這悠揚的金石之聲,似尖銳的劍鋒劃破天空,與鐘冠亞大哥電子琴彈出的音符融合在一起,在夜空中蕩漾著,傳揚著;而后是兩把吉他和鳴,如太極劍緩緩地在微風中劃過,“嗡嗡”作響。我仿佛置身于廣袤的大草原,看見一行大雁從一望無際的草原遠處結陣飛來,不禁放聲唱起了云飛的《鴻雁》:鴻雁向蒼天,天空有多么遙遠?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春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我整個人沉醉在歌詞中,沉醉在蕩氣回腸的琴聲中,沉醉在自己的歌聲里,眼前仿佛一排大雁由南而北飛去,大大的人字連行接翼,張羽舉翅,一飛萬余里。這就是曾為蘇武傳過書的義雁,這就是不辭萬里至死都要飛回故鄉的信雁。它們是候鳥,更是信鳥,有情有義、有德有信,堪與人同!
夜聞歸雁生相思!想想華發滿頭,冉冉老之將至矣,何時得返故鄉?自己唱著唱著,竟無語凝噎,禁不住和曲長嗟!
幾曲下來,掌聲響起,這時我才發現公園里所有的活動都散場了,只有我們這老中青少五人組合這么投入,完全融入音樂之中,忘了時間的流逝;聽我們唱歌的漸圍漸多的人們,夜深了仍然不肯散去,他們說今晚聽你們唱歌比看一場專業音樂演唱會還過癮!
夏天的夜晚特別漫長,我們卻感覺時間過得太快,大家都是那么投入,分明就是一場音樂會上最賣力的歌者和最忠實的聽眾,雙方都在激情熾熱的音樂里傾訴著自己的心聲。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喜歡一首歌,是因為歌里有他的故事,有他想要銘記卻又怕遺忘的記憶。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作家韓靜霆在《二泉作證》這篇散文里寫的:音樂是鋸開陌生人的心靈之鎖。音樂,豈止是“上帝”的語言,簡直是“上帝”的撫愛!她頃刻間撫平了人心靈上的皺褶,頃刻間讓一個人心靈的泉水流入另一顆心靈。
是啊,音樂是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旋律,是天底下最好的溝通的媒介,音樂是宇宙間最神奇的吸附力量,通過音樂的交流、滲透,促進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產生思想、感情、甚至生命的共鳴!音樂能給人帶來悲傷與憂愁,也給人帶來快樂和希望;她是一種人類都能理解、不需要翻譯、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并產生共鳴的“世界語”。當你完全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的時候,時間似乎靜止了,你的心也隨之恬靜、淡然。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作家、文學評論家伏契克說過:沒有了歌聲,便沒有了生命。真正的音樂,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是任何言辭所無法表達的。莎翁也說過,音樂有一種魅力,可以感化人生向善。唱歌唱了幾十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音樂對人的熏陶和對人心靈的治療。音樂,不僅讓人善良,讓人豁達,讓人慈祥,更讓人高尚!是啊,音樂讓人充滿遐想,讓人忽而大海、忽而高山,讓人一會兒懷人、一會兒思鄉,讓人的一生充滿希望和向往。如果沒有音樂,人生真是一個錯誤;沒有了音樂,生命就會變得沒有價值。
我忽然有一種感覺:在離退休還有五、六年時光,我終于選擇對了自己的職業。我可以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歌聲去叩開大眾的心扉,用優美的文字和神秘的旋律給人類帶來快樂、給人們帶來希望,促進更大范圍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人類產生生命的共鳴,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充滿善意和正能量。
我忽然覺得自己有點崇高起來了。
我的歌聲穿過深夜,向你輕輕飄去……
琴聲和歌聲彷如穿越時空,我仿佛置身于一方心靈的凈土之中,在一個無俗無垢的清凈世界里,靜謐風雅,如迦葉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