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芳
愛美之心人人有之,染發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流行時尚,很多人認為染發后能讓自己擁有一頭靚麗的頭發,顯得年輕,增添活力,充滿自信。其實,染發現象并非當代所獨有,而是自古有之。大文豪蘇東坡詩云:“膏面染須聊自欺。”這里的須,是胡子和頭發的總稱。意思是說,滿臉褶子已經是既定的事實,將頭發染黑,看起來年輕點,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蘇軾作此詩,是對當時染發這一現象的貶斥和批評。
中國文獻中較早記載染發的歷史人物,是公元1世紀的王莽。王莽53歲篡奪王位后,自封為“新朝”皇帝。當他68歲時,天下大亂,各地起義連綿不絕,風起云涌。面對綠林軍的大舉進軍,王莽不甘心失敗,作最后的抵抗。為了穩定民心,讓人看到自己還很年輕,身板還很硬朗,還有足夠的精力來穩定政局,力挽狂瀾,應付農民起義軍,經過搜索枯腸,王莽想到了通過大辦婚禮來粉飾太平的法子。經過層層篩選,王莽最后選定杜陵史家的女兒為皇后,聘黃金三萬斤,車馬奴婢雜帛珍寶以巨萬計。
當時,王莽已屬耆年之人。為了掩飾其衰老的形象和岌岌可危的心態,王莽特地把頭發和胡須都染黑了,《漢書·王莽傳》稱他是“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須發”。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大婚和染發沒能挽回王莽的敗局,僅僅半年多光景,綠林軍便攻入京城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中,存活了十五年的新莽政權敗亡。
那么古時頭發又是如何著色,即染發的呢?東漢《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一些能使白發變黑的植物,如白蒿能長毛發令黑。漢代以后,人們認識和采用的染發劑就越來越多。《本草綱目》介紹了不少可供染發的外用藥物,諸如用大麥、針砂、沒食子等可染發黑色。東晉醫學家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用醋漿煮黑大豆來涂發染發,可以起到“發須白令黑”而且“黑如漆色”的效果。該方不僅被隋煬帝的后宮所采用,還列為宮廷秘方而被載入《隋煬帝后宮諸香藥方》當中,方法是將黑大豆泡在醋中一到兩天,一同加熱煮爛,過濾掉渣子,然后用小火,再慢慢熬制成稠膏狀。這是一種天然的染發膏,用的時候,把頭發洗凈,頭發干后把藥膏涂上即可,每日一次。黑大豆味甘性平,可以補腎健脾,是黑發的良藥;醋漿就是米醋,配上黑大豆,可染白發,是古時非常流行的一種染發美發劑。
《南村輟耕錄》上說,中書丞相史天澤本來須髯已白,然而,一朝忽盡黑。元世祖忽必烈見之,驚問曰:“史拔都,汝之髯何乃更黑耶?”史天澤說,我用藥染了。問:染了干什么呢?答:“臣攬鏡見髭髯白,竊傷年且暮,盡忠于陛下之日短矣,因染之使玄,而報效之心不異疇昔耳?!必┫嗲缮嗳缁?,忽必烈聽了非常高興。
而南唐開國皇帝徐知誥初當宰相時,因擔心自己不夠老成,不足壓眾,于是服藥變其鬚鬢,一日成霜。后來,徐知誥的做法被宋朝的寇準所效仿。對此,清朝學人洪亮吉的《北江詩話》有載:“徐知誥輔吳之初,年未強仕,以為非老成不足壓眾,遂服藥變其須鬢,一日成霜。宋寇萊公急欲作相,其法亦然。余見近時公卿,須鬢皓然,而百方覓藥以求其黑者,見又出二公下矣?!贝硕送ㄟ^服藥讓頭發變白,都是為了裝成熟,扮滄桑,目的是為了在政治上更加穩固。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一書云,晉代張華《博物志》即有染白須法,然以前大都用以“媚妾”,如今“大抵皆聽選及戀職者耳”,所以,“吏部前粘壁有染白須發藥,修補門牙法”。古時當官的如果還想升官,以及過了官員退休年齡不想退的人,只需通過染發染須,在外貌上加工一番以示健康、年輕和有活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