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會昌中學高二(8)班 張睿
投稿吧!奇跡
作為一個資深蝶粉兒,你一定從《破繭成蝶》里的某篇文章中獲得過力量,這些動人的文字陪你度過了無數孤獨糾結的日子,讓你漸漸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奇跡的創造者。來吧,寫下你的故事,附上你推薦文章,讓我們和經典握手,回望那時義無反顧的自己,送給一路征戰的蝶粉。
來稿不限字數,但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相信自己,你就是奇跡。
每個孩子打小都會被父母或老師安排和“別人家的孩子”一同成長。在你游戲時,在你偷懶時,在你考砸時,這個天賦異稟、意志堅強、聰明勤奮的孩子便會如影隨行。
記得二年級的暑假,我報名參加了美術興趣班,在這里我和對窗那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傳說中的孩子不期而遇。那時的我很單純,單純到以為滿世界的彩筆只有24色,到這里后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帶的都是36色的。
興趣班的美術老師是個恬靜、溫柔的女生,連續兩期的暑期學習中,這個如詩如畫般的老師都沒能給我一個“蒙娜麗莎的微笑”。夏陽、綠樹、知了以及房檐下不停吐著舌頭的小狗,都是我畫中的景象,畫板下的景物平淡無奇,了無新意。“別人家的孩子”滿眼都是宇宙空間、星際冒險等充滿著想象的色彩,這讓老師贊嘆不已,但也讓我平添了些許羨慕和不服。
初二時有幸代表學校參加了全縣數學競賽,被寄予厚望的我竟然墊底了,老班及數學老師輪番找我“談話”;初三直升生資格選拔,六次考試中有三次在全級二十名外,一直名列前幾的我自己都蒙圈了,把父母和老師都驚出了一身冷汗。真是沒有競爭就沒有傷害,然而就在這一次次的“傷害”中,孩提時代的“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很少在父母和老師的口中聽到了。
可惜好景不長,當我踏上高中校園,曾經的“別人家的孩子”全都聚在了一起,第一次月考成績讓我心塞了好一陣子,初中時幾乎所向披靡的雄心壯志,在全級百名外的排名下瞬間蕩然無存。在這個高手如云的新校園里,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這時一個神奇的孩子被父親安排到了我的身邊,她就是2007年廣西文科狀元林麗淵。“上高中時,我把玩了七年的游戲刪除了,我把每晚海聊的QQ關閉了,每天兩套試題,每周兩篇作文。比效率,拼意志,以前都是被鬧鈴驚醒的,現在是被北大的夢想喚醒的。”林麗淵如是說。憑借三年的堅持不懈,林麗淵順利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未名湖畔續寫著她輝煌的青春。
是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奮斗不青春。在日復一日的追逐和超越中,幸運之神降臨了,期末聯考我考了全縣文科第一。我原想收獲一縷夏風,但她卻回報了我整個夏天。
“別人家的孩子”是我遠航時的燈塔,“別人家的孩子”是父母和老師滿滿的愛。感謝“別人家的孩子”盛裝蒞臨我的青春!感謝父母和老師的愛陪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