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一杯茶,戴上耳機,打開書,心怡的音樂撥動著靈魂深處那多情的琴弦,心里有說不出的愉悅與愜意。啊,生活,多么美好!
書籍饋贈了我好多好多,我飽吸其精華而滿含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世界在我眼里陽光明媚,青山披黛,綠水盈情。風兒總是在我憂喜之中無聲地拂過溫柔的面頰,告訴我千古之外的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也曾如幼安也曾如易安,也曾把酒也曾躊躇也曾癡愛。唯有功名過后涼,真情照后人。每每這時,熱淚打濕詩篇。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其獨特的方式,而我注定就是為美妙的文字從天而降的。撫摩著一本厚厚的字典常常靈魂出竅,游極萬仞。我常癡癡地想,那得何等靈心、何等妙想才能把這一個個像兵馬俑一樣的方塊字排列與組合,組成好詞,聯成妙句,綴成佳篇。又有多少讓人淺償不能,愛不釋手,又有多少宕氣回腸,讓人掬淚輕泣的文字……讀著那些讓我身臨其境又渾然忘歸的大部頭書籍,我常常欲罷不能,就是這一個個貌似刻板的文字竟讓我如此如此著迷。它們一旦成章,GOD SAVE ME!豈止是文字啊!它們是一個個讓你魂牽夢縈有靈有肉的生命啊!它們牽著你的手,慰著你的情,讓你感受紅塵煙火中那一封封溫暖寒夜的家書,那一陣陣長亭古道邊老酒的燎腸,那山盟海誓曾經滄海的執著,那漫凝眸,十步九回頭的無奈與黯然……
啊,世界上還有什么比占有文字更讓人稱雄四方的驕傲呢?眼中有風情,心中有日月,案上有山水。世界濃縮在文字中,文字漫化作一把折扇,你就是無上的君王,江山任你開開合合……
字可行。行若流水,它是王徽之忽然想去探望好友,到家門又不入,乘興而來、興盡而去的灑脫自在,是他那令人神魂飛越的長毫潑墨。
字可臥。長虹臥波,它是參禪悟道的高僧。世本無物,何求塵埃?那輕柔飄逸、起伏流動的翩翩衣袂,讓多少凡心洗凈,絕然頷首。
字可坐。坐地化蓮,它是白發娘盼兒歸的眼神,它是慈母手中那纖長的線,任兒水千條水萬條的漂泊,唯有最深最深的愛,如鮫人望月,對月流珠。唯母親的愛,是大愛,是無言。
字可飛。吳帶當風,它是駝鈴陣陣的莽莽大漠,孤煙沖天,長河捧出的渾圓落日,它是樓蘭姑娘流溢召喚的眼神,它是絲路花雨下靈動的嫵媚,它是飛天對夢的渴望,是靈魂深處不安寧的翅膀!
字可回眸。一笑傾城,君王掩面。它是千嬌百媚落到英雄馬背上的紅顏,它是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天長地久!它是江南煙雨中粉色小傘傳遞的多情,它是游園驚夢中的喃喃囈語,它是璀璨星河中鵲雀結伴的壯行!
……
文字,有形而無形,有極而無極。它是明眸善睞,它是暗香浮動,它是若隱若現,它是若即若離。它是美麗的生命之花在紫色光中的縮放!那么多絕美的笑靨因文字讓人動情引興,幻化成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奇,多少隔世的經典玄幻的傳說在神來之筆中浮動著熾熱的靈感!
如此的鐘情,如此的執著,文字在我的骨子里奔流,仿佛仗劍男兒的血液。我渴望用文字表達我對世界的熱愛,對生活的感恩,但愿憑著我的努力,它能給我更多更多。讓我的世界漫化出無限的風光,無論一覽眾山,還是起舞弄影,他年遍拍欄桿執酒邀月之時,仍可仰天一笑:此生無憾!
友人小潔從武夷山下來,匆匆送來極品大紅袍。一種大貴不媚的紅、一種典雅凝神的紅沖擊著感官,我幾乎迫不及待地打開,早晨,這樣的三九寒冬之晨。一個人,享受一份升華了的孤獨。溫暖而妙不可言。
大紅袍,偏偏這名字就這么爽朗豪氣,這么讓人頓生霸氣。都說大紅袍是男子之茶,香氣中升騰起一種干凈的男子之氣,我卻出神得更為遙遠更為純粹:這是怎樣的干凈、儒雅,一舉手一投足,氣定神閑,就仿佛武夷山中高山霧繚、清泉沛雨、巖骨深入、峭壁深壑,這樣一株株古老的茶樹絕然凜立,面帶淺笑,沉穩從容,靜靜等待。等待一位知音,帶它下山,放逐紅塵,與識它之女子結一段緣,然后在不絕如縷的香氣中,結伴迷失。
大紅袍,這樣富貴的名字,我卻更偏愛讓它瀟灑到草木中。茫蒼蒼的綠水邊,隨意一杯,在綠褐的顏色中,化為我喜愛的男子那一縷幽蘭的香氣中。
窗外清曙還未褪盡,窗內己一盞濃淡正宜,送到唇邊。綠葉在我的深情注視下漸漸舒展,像一位遠歸的官人洗去征塵,在一個飄雪的清晨扣開家門,然后輕輕地笑著說:我歸來了。卸甲歸田。于是一襲綠葉紅鑲邊的戰袍一褪而下,人生就此開啟另一端的田園。一盞大紅袍,就是等待許久的清歡,就著光陰的味道,一點一點迷惑唇齒。
好香好醇啊,一個人驚叫出聲。先是一股濃郁之香撲入鼻中,欲罷不能了,貪婪地含入口中,若吞天珍,然后回甘細細碎碎涌出,再覺心悸不安,舌頭兩側的味蕾突兀地跳起舞來,歡悅之極,替我由衷地贊美。大紅袍,不負期待,終是替我滿足了歲月,一剎那,我淪陷于時光的云水間。明亮清澈的黃,沉靜大氣的黃,不驕不躁靜觀世間大變的一枚琥珀,飽滿大氣,令人動容。
真的,就像看到一位男子,從這暖氣氤氳的茶湯中漸漸顯現,冷靜而安然。我不鎮定了,就像偶然的相遇,沒有事前的期許,卻讓人手足無措,只能在心里怯怯地喊:好美呀!
急急地想把這品茗之趣與人分享。于是,一干朋友陸續而來,豪爽相邀,不講究各色杯質,瓷鐵雜陳,一壺灑盡,一杯一杯品去,繚熱心再說。
整整一天,口齒留香。品茶如品人,蕩下回腸之甘,追憶些流年的陳香杳杳,有沒有?多了些年少的童真與傻氣。
開蓋奪香。大紅袍,貴氣之外還有傾心,在最冷的冬天,還有這樣冷翠的綠,這樣不忍放手,甘于放到唇邊憐取的愛。
真的顧之言歡呀,大紅袍!
“書非借不能讀。”不僅黃生,今天大多數讀書人似乎都如此。借來的書便覺珍惜,好看,有價值。書少的時候,便能執著,投入地閱、抄、做札記。書多的時候,有了選擇,反倒泛泛而觀,或束之高閣。
小時候能拿到手頭可看的書實在是少。爸爸文化不高卻很注重對孩子們的培養,他在工廠為我和弟弟訂了《少年文藝》和《少年科學》兩本雜志。每每書到,那真是看得細致又如饑似渴。那時正上一年級,識字不多,尤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邊拉風箱邊看書。爸爸正在彌漫著青煙的灶臺上忙午飯。我指著一個被卡住的字問爸爸,這是個啥字?爸爸一彎腰,“就是你問啥字的‘啥’”。這個字就這么學會了。近二十多年了,仍刻骨銘心。上三年級時,班里一位姓劉的男生拿來一本《李慧娘》的小人書,我懇求他借我一看,他固執地不肯,央求了一上午,終無結果。中午下學,我一直跟到他家里,眼看就要失去機會了,我心一橫,向他提出了交換條件,一束塑料梅花和200張信紙。在我的重筆賄賂下,他終于捧出他的《李慧娘》,那一刻,我是多么歡悅啊,就像在“天大寒,硯冰堅”的寒冬借到心愛書的黃生一樣。書生,一介清貧的堅守者,從古往到現在,無論何時都抖落不掉靈魂里可憐的塵埃。書,他們的生命啊。難怪無數讀書人在讀了無以計數的書后仍會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仔細想想,確有道理。
前幾日,和編輯部的小葛去北岳雜志社看望一位張姓編輯朋友。見面后,張編侃侃而談,自然談到她的書,她的稿子,談到廣靈的一位書生,貧窮卻對文學執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北岳》投稿。實在說,他的稿子并不上乘,但編輯們被他的這種堅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所感動,于是總編大手一揮,上!于是他的一篇《索書》登上了《北岳》的大雅之堂。他在文章中寫他嗜書而無書,于是給知名作家王蒙、王安憶、賈平凹等等人物一一去信,向他們索要新近出版的作品,而大多數被他索書的作家居然也就給他寄來書了。現在他家徒四壁,唯有書架“大腹便便”。
聽著張編的話,我出神地向窗外望去,又是秋風送爽的時候了,又到了收獲的季節。這使我想起一件往事,一股歉疚之情溢上心頭。一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村子里一位男孩寫來的。他原是我的學生,快到初二時,由于家境貧困轉回了農村。他來信說,他的作文有了長足進步,因此對我的語文課念念不忘,并希望我能把不看的不要的舊書、舊報紙寄給他,在村里他沒有可看的東西。這信看得我鼻子發酸。當時我一股沖動,恨不得馬上跑出去給他買幾本新書寄去。然而當時由于我正忙于別的事,打過手竟把這事給忘記了。許久后了,才無意中在夾子里又看到這封信,我的心猛地一沉,比忘了給母親過生日還難受。我趕緊給他寄信去,然而信被退了回來。我又托人去打聽,得到的消息是他已經輟學了,到別的城市去打工了。我怔怔地望著案上的講義,腦子一片空白,一個年僅十四歲的男孩兒,他稚嫩的肩膀能干什么呢?那么愛學習的一個孩子何以邁出這一步呢?是不是由于我的失信讓他徹底絕望了呢?這種歉疚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起來就痛楚。
開學了,每位教師都在整理自己的書柜,書、報紙紛紛扔到樓道。我也不例外,收舊書報的人面無表情地把它們一股腦往麻袋里塞,我看見有 《中學生》《中學生文摘》《語文報》……我忽然眼前一模糊,這眼前的人仿佛就是我那學生,他滿臉歡笑地把書往袋子里放……再一定神……唉!我重重嘆了口氣,舉手之勞就可以給人以莫大的幫助,卻在無意間重重地傷害了他,我這個教師不稱職哪!
晚上,枕著古書沉沉入睡的時候,常有秉燭夜游的感受,常常感覺自己在撲朔的燭光里摸黑前行,道路幽長曲折。每每在睡意徘徊之際,就深入到空曠無邊的綠野,我看見了少年的我,心逸神飛地穿梭于浩瀚的書海里。我又看見黃生,蜷縮在潛虬幽姿,飛鴻遠音的古代經典中會心地點頭。這時,我又發現了那個十四歲的男孩,他竟然也遠離了塵囂,仿佛進入了讀書時的得意忘象之境……
媽媽拍了兩張櫻花照片,從微信上發給九百公里外的弟弟和弟妹,告訴他們:櫻花開了,在你姐姐窗下。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不太愛養花。現在家里大大的客廳,十多盆高高的綠植,葉子葳蕤生華,全是老爸在打理。要臨窗遠眺,我必須穿枝拂葉,像穿過“熱帶雨林”。十二層的樓高我以為最合適,俯瞰下面之景,一方面不至于現實感太強,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因為過高而有縹緲之感。窗下正中是個人工湖,此時正是恰到好處的明媚,逶迤著湖畔的桃花、杏花、玉蘭交替爭艷,櫻花笑盈盈地俏滿枝頭,花朵綴得嫩枝顫顫巍巍,似乎有些不堪重負。素潭綠波,迴清倒影,櫻花如一團團粉色的霧在半空中浮漾,我欣喜地感覺自己仿佛置身祥云了。
今年的櫻花之美竟被媽媽首先破譯,我仔細端詳著圖片,感受著生命怒放的嬌艷,感受著陽光對它的萬般鐘愛,感受著媽媽選擇拍攝角度時的賞心悅目。
媽媽本來有自己舒適的家,卻隨我來到我漂泊的城市。剛開始一切都是那么倉促不適,她總是默默地望著外面,然后說著她那個城市的天氣。爸爸性本愛丘山,從來不問朝事,喜歡騎單車到處游玩,閑暇時拉二胡一拉二三個小時,媽媽從不參與。
春夏秋冬一晃而過。媽媽在這個城市沒有朋友,也不養小動物。
終于有一天,激勵帶欺騙,我把媽媽送到一個老年書法班。第一節課老師還直夸她有基礎,可媽媽卻無興趣,回來后理直氣壯地和我發牢騷:我都七十的人了,眼也花了,還要練書法……第三節便逃了課……真正“出山”的日子卻是偶然,帶她去認識同住一個小區的老鄉,阿姨正練瑜伽,媽媽加入了她們的隊伍,一下子仿佛撥云見日,媽媽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組織。從此,媽媽的生活日漸豐富多彩,和她的同齡伙伴們鍛煉、游玩,吃自助、喝咖啡。頻繁光顧一些新開業的場所,每天回來向我們匯報開業優惠、產品特色,在帶回來的一大把廣告單中,總能快速找出我們每個人感興趣的東西。
平凡的日子變得不那么平凡了,至少我這么認為。有時我們與至愛的親人相處久了,一切都那么隨心所欲,漫不經心。直至有一天,你忽然回憶起,你的兒時也曾仰視過他(她),為什么她不再高大,為什么她的記憶力減退了?為什么你的聲音會中斷她的話語?仿佛在你沉思的一剎那,母親已鬢絲如雪。真的,噓唏之余,總想問一句:時間都到哪去了?
陪伴是無關貧富,無關冷暖的靈魂相依。母親就是一面感召的旗幟。有這面旗幟,我們知道來時的路,也曉得回歸的方向。這個春天,媽媽用花語給遠方的兒子報平安,用樸素的驕傲詮釋著生活的寧馨。
是的,那一株一株的櫻花就在我窗下,我享受著它的爛漫。雖然我不能與之對話,但它卻已在媽媽的心靈之窗開滿。繁花似錦的春天,只有我感覺到了這個季節的別致。
呵,可愛的櫻花!
她去了。如料峭的春風。迅忽、令人心寒。
她去了。
而我回來了。
帶著她的愿望。
……
她是我的親人,盡管我們聚少離多。
八年前,她在杭州靈隱寺許下一樁愿。
八年后,她已無力去還愿。我義無反顧地替她去了,帶著虔誠,帶著淚水,帶著對奇跡的渴望……
她,是姐姐。姐姐得了絕癥。
三月的杭州,煙雨濛濛。我一襲薄衣,低估了西子的冷凄。當我像春天凄雨下最后一蕊落紅伏倒在地上,伏倒在靈隱寺藥師殿的蒲團上時,那躍動的心與頂上閃著靈光的金身塑像真像隔了冥冥兩界。我閉上眼,噙著淚,把自己執著的信念默默獻上,希望神靈在眾多的香客中體察一位遠道而來的紅塵女子,愿她的靈心與神的靈光駕起一座虹橋,普度姐姐走出病魘,回到有煙火的人間……
……江南的雨呵……
微雨燕雙飛,落花人獨立!
……
姐姐走了。在我歸來的那天。走時,執手相望。歸兮,卻已是生死兩界。
我坐在她的床前。她的臉蒼白冷皙,像熟睡一般,只是少了紅顏。這是她睡得最熟的一次了,我再也喚不醒她。我的淚水滴在她的臉上,凝成珠,一滴一滴滑過她的頰。像雨,旋轉而下……像花,紛紛凋謝……
淚眼恍惚中,我看到旋飛的二角錢……
那是兒時的記憶了,我依稀記得我在村里供銷社的柜臺下貪婪地望著里面一本小人書《冬瓜王子》,我渴望得到它,但二角錢,對我是個絕望,因為我一分錢也沒有……
我悵悵地走到茅屋前,姐姐正在屋頂上翻茅草,我叫了聲姐姐,懦懦地說出了心中積郁的渴望。姐姐大不了我幾歲,我記得她立起身來,怔了一下。然后一張二角的紙票從屋頂上旋轉地飛下——那是姐姐全部的財產啊!那紙票的翩飛,讓我的心像花一樣綻開,那是我童年里綻放得最絢爛的一朵花……
多年了,我貪婪地讀了無數的書。但那本《冬瓜王子》和那旋飛著的二角錢卻永遠擱在我心里了。
常念陶潛的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但一想到這么一軀曾笑曾戚的紅顏將與冰冷的硬土僵石同處一穴,真是心如刀絞,多少痛楚,幾多無奈啊!
生命,多少的無法預測,多少的未知。
……姐姐,你的善良,你的純樸,你的靜怡……
蒼天有靈,你定然不會像在人間這樣苦的。
姐姐——
我給你帶回了西子之波,你踏波而去吧。有一個清凈安樂的世界,在你的晶生晶世!
輪回之際,別忘了給我開一朵波上旋轉著的白蓮……
姐姐……
京郊十里艷鋪桃花,春風徜徉,風里含香。我的心,獨料峭,守一波清寒。又一次名落孫山,誤幾回青春韶華。
唉,也罷。尋一處景致,向桃林深處、更深處,了慰惆悵。信馬而游,一程山一程水,在馬背上縹緲成淡淡云煙……
一處柴門,靜落無囂。討口水去,下馬,扣門。許是離紅塵太遠太久,那門,竟守候成檐下的青苔,悄然不應。再扣……聲若擊節。
門徐徐打開。門里門外。
……我遇到了最美山水的重逢。一彎秋水,泠泠如七弦琴流過劍眸。那一刻,我看到一朵從未見過的桃花,輕盈的花瓣旋轉在純潔的綠漪中……惶恐的是我。我忘記說了什么,只記得那瓣桃花翩翩而去……
那一杯水,一定是我今生最醇香的記憶。多少年了,執杯之際,總有淡粉花影在心頭浮漾。
春風桃李一徑飄,我是不是誤了一世的期待。那門,是否還在虛掩? 那花下,是否還佇立個身影?
春風,依舊。馬蹄輕急。我為你狂奔,為你剪風為裳,為你琢水為珮……
我怎么就扣不開那扇門呢?人,在何處?在何處?門里門外,天上人間,被一縷風,無情的剪斷,你的杳渺,我的傷感。
桃之灼灼,陌上云水無憑、無邀、無期會。
……只有來時路,清晰如你。
一個轉身,定格成一生的牽念。
春風向何處……桃花掩芳蹤……
忽聞踏歌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佛家講緣,教人不要執著,放下執念。而我可能是與佛無緣吧,因為我放不下執著心。
我的少年時代,正是“少林熱”的時候。年青人對李連杰的追崇無異于“文革”時對綠軍裝、紅寶書之類的熱烈。少年的我,做夢都想做一個劫富濟貧的綠林女杰。
那是一個赤日炎炎的上午,這樣的機會似乎真的來了。無意中,在操場邊的綠蔭下,我發現一位持刀的師傅正在操練著十來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弟子。我興奮極了,奔過去,又由于膽怯,站在離他們二十米左右的地方。我現在都能回憶起我那強烈而好奇的心情,是多么渴望那位師傅能收我為徒。我想起古書上的故事來,于是就想以一種執著心來打動師傅。我一動不動地站在陽光下,日頭直曬著我的頭頂,汗水很快就浸透了我的全身。那位師傅應該能注意到我,因為空曠而白亮的操場上只有我一位小女子。于是我讓自己堅強,以求感動那位師傅。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已兩膝發軟、眼冒金星,就在我難以堅持的時候,我看到師傅在向我招手。那一剎那,我感到從頭到腳的輕松,我飛快地跑過去時——奇怪,師傅根本沒有理會我,我再一偏頭,從我身邊跑來一位持棍的男孩兒,原來師傅招呼的是我身后他的弟子,尷尬、委屈讓我頓時眼淚汪汪。我一口氣跑回家,不言不語睡了一天。那位師傅也許并不知道,他無意間傷害了一顆少女的心。從此,我再無心做“綠林女杰”了。
中學時,我憧憬將來做一名考古學家或者一名服裝設計師,要么探究遠古,要么設計未來。我到處找一些圖片、圖書,剪貼一些古文物照片。我畫仕女,照著出土的金縷衣圖片的服飾給她們穿上。我又為自己設計將來外出考古時的四季服裝,我拼命地收索,拼命地畫,幾乎到了忘我的境地,以至于竟然在考試卷上都有我的“仕女一寸照”。老師不高興了,家長動怒了。后來班主任借給我一本名人苦學成才的書。這本書改變了我,使我既沒有成為考古學家,也未能成為服裝設計師。當時,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毛澤東的一副自勉聯:貴有恒,河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哇!仿佛茅塞頓開,一代偉人都如此三更睡五更起寒窗苦讀,那我呢?于是我就又執著起來了,常常秉燭夜讀,飽吸夜半清涼空氣,仍自豪自己“書生意氣”。
后來,大學里我選擇了文秘專業。這樣,我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古代史——現代史——當代史。這時,我才更正了我中學時代一個永生銘記的可愛又幼稚的錯誤,就是那副催我早起、讓我奮進的對聯,由于我一時疏忽抄錯一個字,這句座右銘就真的偏執了。其實正確的對聯是:
貴有恒 何必三更睡五更起;
最無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一個“河”與“何”意義大相徑庭,卻讓我錯誤地執著了數年!該悲哀呢?還是該慶幸呢?事隔多年,我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知識給我充了電,尤其我的古文學功底完全得益于我的古文學老師。這位治學嚴謹的先生雖然只給了我三年的諄諄教導,卻讓我受益終生。
他幽默風趣。記得第一節課講《關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他用手指在空中畫了個弧,用他特有的東北口音翻譯道:“好姑娘和好小伙兒是天生的一對。”同學們笑了,這一笑引發了我的興趣。在老師的教導下,我貪婪地吮吸中華經典的精髓,以致學到唐宋部分時,老師每吟完一首詩,我的腦海中就有一幅畫,并能即誦成篇,這種學習的自覺性和領悟力在老師鼓勵的目光下不斷延伸。在學習中自然而然挖掘出許多老師沒有講過的篇章。例如在讀李夢陽的《石將軍戰場歌》中,我自然地想到這詩中大量抄襲前朝詩人的地方。在學完宋文學史后,由詩人白居易、柳宗元、王維、王勃、王之渙、王昌齡、溫庭筠等都是山西人這一共同點,我寫了關于唐文化與地域關系的論文,其中許多觀點還得到了一些研究史學老師的認可與興趣。我真愿意在這個領域一直研究下去,可惜我所追求的沒有給我這樣的一個環境。否則,趁著當時那份執著、那份刻苦,我真的可以走得更遠一點呢。
我沒能留校繼續研究古文學,我也沒能做個秘書深入公關領域。終點又回到起點,我回到我的母校,和我的老師做了同事,給同事的孩子做了老師。失去了一定的環境和氛圍就如失去了種子生長的陽光和沃土,我的古文學夢自生自滅了。事隔多年,常摩挲著那些厚厚的講義,感慨良多、遺憾多多。
人生也許就是由一個夢又一個夢串起來的光環,一個夢破碎了,又做另一個夢。在我最渴望讀書的日子里,我許多次站在書店那些大部頭書前,由于手頭拮據而熱淚盈眶。我也多次望著商店櫥窗里精美的東西暗暗說:先寄放在這兒,這些都會是我的!由此,我在工作中、生活中認真著、執著著,只想多續一些美麗的夢,再把夢拉成線,織成美麗的七彩虹,即使時過境遷,無論多會兒踩上去,都覺得輕松而快樂。
再見了,少年時代的那位師傅,他是那樣的傳統而平常;再想學生時代的只言片語,都是那么的難能可貴;再憶及擁有過的驕傲與失落,一切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也許,今后的人生,我仍然需要這顆執著心的引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