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重曉子
有個幫助我處理工作上大小事務的女性,四十多歲,專門處理我不擅長的行政工作或是幫我處理事業上的一些重要的小事情。我們聊天時不免談到家人,我發現她的家庭其實挺和樂的。
在熊本經營整形外科醫院的父親過世后,她搬到了東京。好好整頓老家的業務很花時間,所以她關了醫院,然后把父親的墳墓移到東京。她有兩個弟弟,他們都是醫生,但是都在其他醫院工作,所以也不能繼承父親整形外科醫院的衣缽。
她提到母親時,總是充滿孺慕之情。就算個性再怎么強,再怎么想展翅高飛,可是講到母親,她就變得不一樣了。有時她會說“我愛媽媽,很喜歡講她的事”,然后滿臉笑容地講起了自己的母親。
我問她對家人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她果然對母親及弟弟的性格和生活都了如指掌。她對母親的事像對自己的事一樣了解,甚至可以說對母親的事比對自己的事更了解。但是,不知道是第幾次,她從熊本老家回來后,對我說:“我回去幫母親整理老家,明白了一件事——我似乎不了解我的母親。”
她的母親恰好與我同歲,所以她的母親對事物的看法我大概也能猜得到。
她在整理老家時,發現了好幾本寫滿數字的筆記本和收據等,還有一些在醫院會使用到的必要文件,上面都是她母親的筆跡。由此可見,在日本戰敗期間,她母親也參與了整形外科醫院的行政工作。在那之前,她認為母親只是鄉下醫院的院長夫人。
當她看了這些醫院的文件,母親在她腦海中的印象瞬間破碎。原來母親曾是父親的得力助手,她似乎看到了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的母親的另一面——與父親一起撐起一間醫院的女強人的形象。
作為與她母親同歲的我每每聽她描述母親時,總有種違和感,但這次聽到她發現的事情,我卻有種親切感。在發現母親也曾努力工作的那一面后,她對母親的看法或對待母親的方式應該會有所轉變吧。
“迄今為止我什么都不了解,但是今后我也不打算去理解。”她是這么說的。對距離最近的母親是最不了解的,更不用說父親了。她的父親身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撐起過鄉下的醫療體系,即使得了癌癥,臨終前還一邊自己做透析,一邊照顧病人。對于父親內心的想法,她更是無從得知。兩個弟弟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我想她也一定沒去探究為何他們不繼承吧。
她的父親死后,兄弟姐妹以母親為中心,看起來像是個其樂融融的家庭,但他們是否互相了解?我不禁有這樣的疑問。
我想,家人之間或許就是這種又近又遠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