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煒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科幻電影因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未來人類的社會生活進行暢想而始終受到觀眾的歡迎。在這方面成就最大、佳作最多的無疑當屬美國科幻電影,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梅隆、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托弗·諾蘭等無不以兼具傳播廣度和藝術深度的科幻電影成為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應該說,美國科幻電影的成功,除了整個好萊塢電影帝國在物質技術和宣傳推廣上的支持,與其在精耕細作中選擇的一套敘事范式是密不可分的。以下以卡梅隆的《終結者》來對此進行詳述。
好萊塢類型片的敘事特征被總結為:“第一,觀眾和片中主人公一樣,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此種不確定性為情節設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第二,主線索呈線性發展,符合最廣泛觀眾的觀影需求,同時也符合好萊塢強戲劇性的敘事結構?!焙萌R塢對戲劇性的要求使得其電影多以因果關系為邏輯,以時間順序展開一系列時間、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的行為都有較為合理的動機。在因果關系中,情節逐次遞進,從開端再到發展,從一個個小高潮,再到大高潮,最終以一個完滿的結局完成閉合敘事。
例如在《終結者》中,在未來的世界中,地球已經被人類研發的機器人“天網”所控制,這些機器人在擁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就開始反抗人類,甚至想把人類趕盡殺絕。人類作為地球原來的主人,自然不甘就此滅絕。于是在人類精英約翰·康納的帶領下,人類組成了反抗軍。機器人則為了消滅這支反抗力量,派出終結者機器人T-800,通過時間機器回到1984年殺死約翰的母親——當時還未懷孕的莎拉·康納。于是約翰也派出了戰士凱爾·里斯穿越回去保護莎拉。正是在一起對抗終結者的過程中,莎拉和凱爾相愛,莎拉懷上了凱爾的孩子,這也就是未來的約翰。觀眾即使暫時還不能接受時間旅行的概念,但是對于為何終結者要不顧一切殺死莎拉,凱爾為什么要冒著危險屢次幫助莎拉逃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美國科幻電影中,觀眾往往能收獲一個較為理想的圓滿結局。如在《終結者》中,終結者被炸彈炸成了好幾截,失去了對莎拉的威脅,莎拉轉危為安,并且一個新的生命在孕育中。觀眾也松了一口氣。莎拉的幸存也就意味著約翰布置的解救任務的成功。觀眾與科幻電影中的主人公休戚與共,最終一起迎來一個可喜的、情緒得到釋放的結局。
美國經典的科幻電影除了少數如《銀翼殺手2049》有意放慢敘事節奏,以意境而非情節吸引觀眾,幾乎都擁有緊湊無比的情節安排。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往往來不及思考,就被帶入令人幾近窒息的敘事節奏中,全程保持著對主人公命運的高度關切。
仍以《終結者》為例,在電影的一開始,觀眾先看到的是在“天網”統治下慘不忍睹的未來世界,這一遠離觀眾生活經驗的場景自然馬上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隨后時間線馬上切到了1984年,三個主人公依次出場:首先是終結者T-800面無表情地出現,舉手間就殺死了三個無辜的地球人;觀眾還為這殘酷的情景而耿耿于懷時,凱爾也出現在觀眾的面前,并且與T-800之間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追逐戲,在前面情節的鋪墊下,觀眾自然也為凱爾的生死而懸心;此時,莎拉·康納的名字又出現在電話簿上,凱爾和T-800尋找的焦點人物登場??梢哉f,這個開頭是干凈利落的,三個主要人物迅速映入觀眾眼簾并且伴隨著血雨腥風,并且T-800的無情、強力和殘忍,凱爾的機智、勇敢等人物特點也很快為觀眾所掌握。一個具有懸疑感的開頭就此完成,至此觀眾的注意力已經幾乎都集中在了電影上。
其他科幻電影亦然。例如在羅蘭·艾默里奇的《后天》中,極度嚴寒的到來沒有給人類任何準備時間,北美溫度以每秒十攝氏度的速度下降,主人公父子身邊的人物一個個接著死去或受傷;《獨立日》中電腦工程師戴維剛剛破譯出外星人發出的信號,還沒來得及經由自己的前妻通知總統,外星人就開始了對地球的攻擊,總統組織空軍反擊,人類的力量對外星人來說卻是以卵擊石等,這些情節都讓主人公手忙腳亂,疲于奔命,也讓觀眾極為緊張。
所謂“氣口”,即換氣之處。盡管科幻電影需要緊湊的、對觀眾有壓迫感的情節,但這并不意味著觀眾的觀影過程是始終緊繃神經的,否則觀眾會在視覺和心理上產生疲勞和麻木。美國科幻電影會特意設置“氣口”,即設置情節的轉換或暫停之處,讓觀眾精神得到松弛,也使得整部電影的文戲和武戲合理搭配,人物情緒的輕重緩急得到交錯,敘事具有節奏感。
在《終結者》中,T-800的一次對莎拉的追殺由于凱爾的介入而以失敗告終,凱爾掩護莎拉到了安全的地方,T-800則在警察局大開殺戒,在自己受損后,對自己的軀體進行修復。這時候,莎拉和凱爾是安全的,他們不用與敵人發生沖突。因此,他們彼此打開心房,陳述愛意。這一段情意綿綿的文戲也就成了觀眾的心理緩沖期,為后來雙方碰面,開始火爆的正面對決進行預備。與之類似的還有如《侏羅紀公園》中,在觀眾跟隨乘坐直升機的主人公瀏覽非同尋常的努布拉島上的場面,見識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恐龍之后,在恐龍失去控制,紛紛逃出電網之前,兩個大場面之間是一段哈蒙德為男女主人公用科學原理解釋恐龍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文戲。這段十分到位的解釋化解了觀眾初看到恐龍時的驚異感,甚至會讓觀眾覺得小恐龍十分可愛,同時哈蒙德自信的語氣,對面面俱到的防護措施的介紹,也為后來恐龍的狂奔亂咬,踐踏四方,將哈蒙德也嚇得面無人色提供了一個具有反差感的鋪墊。
綜上所述,美國科幻電影基于以觀眾為中心的原則,產生了一種程式化的、具有可重復性的敘事范式,即以因果關系為敘事邏輯,設置緊湊而連貫的情節,并注意在緊張的敘事中夾雜舒緩、浪漫的情節和場景,最大限度地給觀眾提供歡樂。電影人在實踐中,有時會進行適當“變奏”,但基本沒有脫離這一范式的藩籬。這可以被認為是好萊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智慧,也是一種美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