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羅伯特·西奧迪尼
無辜的天氣預報員
◎ [美]羅伯特·西奧迪尼
“為什么他們要怪我呢,博士?”電話里傳來當地一家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員顫抖的聲音。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他很久了,最近讓他感到非常煩惱和沮喪。為了找到一個能解答心中的疑問的人,他打電話到我學校的心理學系求助,于是系里將我的電話告訴了他。
“他們都瘋了,不是嗎?每個人都知道我只播報天氣,并不能決定天氣,是不是?那天氣不好時,他們為什么要怪我呢?去年發大水的時候,我就收到了很多罵我的郵件!有一個人甚至威脅我,說如果雨還不停的話,就一槍打死我。天哪,為了這件事,我現在還處處小心呢!”這個天氣預報員覺得很委屈,“我的同事也這樣!有時候,我正在播天氣預報,他們會因為天氣太熱或是別的什么原因對我百般挑剔。他們明明知道我不可能對天氣負責,可偏要這么做。你能不能告訴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這種事兒實在讓我太郁悶了。”
幾天后,我們在我的辦公室里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談話。我告訴他,人們對相互關聯的事物歷來就有一種由此及彼的反應,他就是這種反應的犧牲品。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但我覺得對這個垂頭喪氣的天氣預報員最有幫助的還是一個古代的例子。
我要他不妨想象一下古代波斯帝國的信使岌岌可危的命運。任何一個給國王送信的信使都希望波斯軍隊在戰場上取得輝煌的勝利。信使這么想是有原因的:如果他的信袋里裝的是一封捷報,當他到達皇宮后,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待遇,美食、美酒和女人都可以讓他盡情享用;但是如果他報告的是一個戰敗的消息,他所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同——被當場處死。
我希望這個天氣預報員能夠明白這個例子所蘊含的道理,認識到不論在今天,還是在古代,都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莎士比亞用一句話概括了它的本質:人們不愛聽壞消息,所以往往連帶著憎恨那些帶來壞消息的人。
我們不喜歡報告壞消息的人,這是人類的天性。即使壞消息并不是因某人而起,但由于他與壞消息沾了邊,就足以讓我們不喜歡他了。與波斯信使相比,這個天氣預報員還算是比較走運的。
在我們的談話即將結束時,他的一番話使我相信他完全理解了我的意思。他說:“博士,我現在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多了。你看,這里是鳳凰城,每年有300天陽光燦爛的日子。謝天謝地,我不是在布法羅播報天氣。”
(摘自《影響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