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衛
這是一扇窗戶,從這里的某些人,某件事,某次活動,你可以看到一個組織,一座城市,甚至更多的美麗景色,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城市精神,并被這種精神深深的吸引。那就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愛心和優勢,去做一些幫助困難群體的事。在這個城市,集中體現這種精神的人叫義工。

向陽在沒有來到這里之前,就記住了這里的一個人。那是一位熱心助學,直到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公益人士。她被這個人深深打動,同時也為讓這個普通人受到認可、尊重、關懷,讓他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成為風尚的城市深深感動。這個人叫叢飛,是一位深圳義工。
在這里,她不僅知道了有關叢飛更多的事跡,還了解到了與叢飛共同從事著一個美好事業的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她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志愿者”、“義工”、英文名字叫“VOLUNTEER”。
她新到的這座城市,就是叢飛曾經生活、工作、直到故去的地方。她想,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從最容易參與的地方起步呢?“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這是在當地到處都可以看到的公益廣告。通常,公益事業是容量最大、包容性最強的事業,它不會排斥任何有愛心、有能力并符合參與條件的人。
她羨慕義工,向往義工,但并不很了解義工。“我可以參加義工組織嗎?”打電話了解到,當時自己的條件比較適合參加所在區的義工組織。她找到了區義工聯,那是深圳市較早成立的一個義工組織。當時已有五個直屬服務組和一些團體義工,有了一些固定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場所,有近萬名義工。
她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并了解到做義工年齡段很寬,對職業身份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當時的五個直屬服務組中,有一個是網絡熱線組,只是這個組的人員主要由國家心理咨詢師、婚姻指導師、家庭教育師、律師等專業人士組成。為市民提供學習、工作、法律、婚戀和勞動糾紛等方面的服務。并通過熱線電話聆聽心聲,緩解心理壓力,開展心理干預、情緒疏導和個案轉介等服務。早在來這里之前,向陽就參加了自己省內勞動部門舉辦的心理咨詢師的學習、培訓和考試,取得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就這樣,年過半百的向陽,正式成為了這個區的一名義工,并且進了網絡熱線組。
對于心理咨詢,向陽有著一定的基礎。過去在家鄉時,她就參加當地的公益活動。后來也參加過當地婦聯組織的家庭教育熱線和共青團組織的青少年熱線咨詢。在接聽熱線電話、面對面咨詢指導、社區講課答疑,理論研究實地調研等方面,有過一些難得的經歷。她有過志愿者、社會熱心人士、專家學者、老師等頭銜。雖然形式不完全一樣,但是在助人為樂,義務奉獻方面是相同的。所以在義工組織的網絡熱線組上崗對于她來說,不僅不會感到很陌生,還會覺得很親近。
她覺得這不僅是一項社會需要的公益事業,而且很像是一個培育人們健康心靈的美好職業。它有利于引導人們健康向上,有利于激發人心真純善良,有利于扶助弱者自信陽光。在這里人們自愿地為社會為他人奉獻著愛心。得到的是精神的充實,心智的成長,正能量的提升,適應能力的增強。這樣的事業,有可能使義工和服務對象在做人做事方面都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所以,她喜歡義工,并在退休后首選做義工。
網絡熱線組有時也在路邊或商業圈人多的地方,在自己的義工U站旁,或與街道辦事處、基層共青團等組織聯合開展便民活動。組里的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坐在寫有臺簽的桌旁,為過往人流中有需求的人們提供面對面的咨詢服務。向陽報名參加過這樣的活動。接待咨詢遇到的問題有家庭不和的,有子女教育的,有擇業糾結的,有心理不適的等等。不論是在熱線組固定的值班室里,還是在路邊簡易的咨詢桌前,她都會非常認真的去傾聽,去分析,去回應,去指導。雖然,很多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也不是一次兩次咨詢就能解決,但是,她會用心去努力爭取,讓來訪的人意識到,有了問題要用積極的辦法去解決,而且很多問題的解決是可以從自身的改變開始的。因為有著之前多年在自己家鄉從事熱線電話咨詢,面對面咨詢等經歷;身邊又有著很多服務熱情,經驗豐富的同事,隨時可以向他們請教;加上自己在這里的實踐,向陽的咨詢不僅給來訪者帶來幫助,也給自己帶來了自信。

在向陽60歲的時候,她得到了這個區義工聯——網絡熱線組的一個榮譽證書。上面寫著:您在2013年志愿(義工)服務中,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積極參加網絡熱線組的活動。特授予“默默奉獻獎”。特發此證,以資鼓勵!這個獎在她心中,是非常珍貴的。這是在她退休移居到一個新的城市后,與這個城市的精神同步前進,用自己的愛心和專業知識幫助別人,得到的認可和鼓勵。之后也有一些獎接踵而至,讓她不斷地產生著前進的動力。從中,她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體會到了老年人可以擁有的別樣生活,體會到了愛心和奉獻可以減少孤獨和失落,體會到了助人之后心中不斷涌出的快樂。
十年來,她參加的義工活動有196次,近兩年她每年的服務時間都在100小時以上。在她的心中,時時記著自己是一位義工。即使在平時的生活中,看到有的家長舉起手和腳,要打要踢孩子,嚇得孩子大聲哭叫,她會去勸阻。看到有的孩子對大人發脾氣,趴在地上不起來,搞得大人不知所措,她會過去與孩子溝通。聽到有家長談論家庭教育中的困難,她會毫無保留地把學到的知識與需要的人共享。這時候,別人并不知道她是誰。但在向陽的心中,義工精神卻一直激勵著自己。只要自己有能力做到的,碰上了就要盡心盡力。因為自己是義工。
一次中午,她在外面曬太陽。看到一位年輕婦女推著一個孩子轉來轉去。她走上去與那位女士聊了幾句,知道了這是一位母親,孩子只有一個月大。她問那位母親當了媽媽是什么感覺?那位母親的回答讓她非常意外。“只想帶著孩子出走。”她覺得這句話有些奇怪。出于心理咨詢師職業的敏感,她想要知道背后的原因,也許自己可以給這位女士一些幫助。她繼續與那位女士交談。那位女士也許心里有好些壓力正苦于沒有地方發泄。那位女士把自己家中的情況給向陽講了許多,向陽幫助做了分析。原來是夫妻之間產生了矛盾,但并沒有太大的問題。產后情緒出現不穩,加上身邊沒有自己家的親人,讓不良情緒得到了堆積。通過兩個小時的交談,這位女士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自己看問題有些偏激。從那天起,這位女士主動改變自己對愛人及其家人的態度,對家的感覺和以前有了不同。之前,她不和婆家通電話,愛人和父母打電話,她都覺得煩。之后,有一次她和公婆一口氣說了一個多小時。
向陽每年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鄉。有機會,她還會參加一些自己家鄉的婦女兒童公益活動。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義工,喜歡義工,成為義工。她覺得年紀大了,能做的事情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盡自己所能,以自己在咨詢、寫作、分析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去做公益事業,幫助別人,仍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她用四句話總結了自己十年的義工生活:退休仍勵志,奉獻在心間,十年義工路,找到新體驗。這就是一位退休公務員的義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