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師范大學
馬爾庫塞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是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研究者,是法蘭克福學派左翼的主要代表人物。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他有極深的影響,以至于后來奠定了他著名的社會批判理論和科技批判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馬克思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作為知識形態的產物可以通過實踐轉化成物質形態,并且是更高級的物質形態。第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面對工業化大生產的背景下,人們只能不斷的開發智能,使知識轉化為物質,投入到生產使用。第三,科學是一種革命力量。哥白尼發現日心說以科學的手段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希望,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加速了產業革命的進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都發生巨大改變。第四,關于勞動異化理論。馬克思沒有直接指明科學技術的異化,而是把科學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發生在人和自然上的異化進行了分析和闡述。以此來抨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以及引發人們關于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思考。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不斷與時俱進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都可以被賦予新的內涵。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結合當時的社會條件、理論基礎、科技發展水平,對科學技術的本質、特征、發展規律以及其社會作用進行分析總結,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技術的理論內容。在20世紀上半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建立,列寧、斯大林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也堅持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指導,領導把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與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相結合,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科技觀。
反觀馬爾庫塞的科學技術批判理論,在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危機和戰爭頻繁發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由此他把現代科學技術當作造成其社會畸形和病態的根源,把科技當作一種新的控制形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剖析科學技術的消極社會功能為著眼點的悲觀主義科學技術觀。在這其中,馬克思關于勞動異化理論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把勞動異化劃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科學技術把人的勞動異化,讓人失去了勞動的自主性而成為被產品支配著的機械生產消費。第二,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科技的發展帶動了機器化的生產,人淪為了機器的奴隸,被機器操縱。第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資本主義科技的發展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事實,形式發生了改變,造成資本家和工人矛盾緩和的假象。正是這些社會現象和思維方式,造成了馬爾庫塞對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批判。
馬爾庫塞把對科學技術工業形態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單向度的人》一書中,在發達的工業社會中科學技術對人的控制和異化,使得社會、人、哲學都成為單向度。下面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其對科技的批判:第一,科學技術統治控制著人類。馬爾庫塞把它概括為“科學一技術的合理性和操縱一起被熔接成一種新型的社會控制形式。”①大機器設備的生產使得人成為機器的工具,科技的發展促使人被迫生產消費需求的東西,人的主體性丟失,慢慢被物化,追求物質上的利益,不斷的生產、消費、生產。同時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它的缺點,人們利用科技不斷的改造大自然,破壞自然環境,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威脅。第二,科技造成了人的異化,使人的思維越發單一。哲學是批判的、反思的學問。但科技帶給人一種存在即是合理的事實幻影,扭曲了真理,給人的思維帶上枷鎖,使人朝向單一化方向思考。第三,科技的倫理挑戰。當科技的發展,利益的增多,人們面對利益時只會用單向度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而忽視了其背后,我們應堅守的道德倫理底線,科技的負面效用也由此產生。
馬爾庫塞對科學技術的批判揭示了在發達工業社會國家存在的科技異化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中國也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對于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認真研究、制定合理的解決辦法。與此同時,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同時,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人是科技的主體,人是科技的創造者、是科技的運用者,科技只能是人的使用工具,而人不能受到科技的控制。總結經驗教訓即認識到科技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也要認識到科技的負面效用,要統籌兼顧,把個人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結合起來,把價值倫理觀引入到科技中,喚醒人們的主體意識,合理利用科技,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友好關系,使科學技術發揮出它最大的功效,來造福人類社會。
注釋:
①[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