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瑯 圖:受訪者提供
香養之妙即在于正氣的培復,以身心靈三者而言,醫道可以療疾,香修卻在疏導情志方面有其獨有之功。所以香養、香修的本質是將人置于萬物之中,以香培賦人身的內在光明,以人內在品性的成長為核心,注重內修外美,明達扶正,善仁充盈,知行合一,內心清明,心靈通達,認識生命。修己方能建樹內在格局,有了格局才能從根本上頤養生命。這便是趙本勇所創建的華藏香學的核心理念。

趙本勇香學家,號華藏。華藏香學及太貞香養理論奠基者,傳統和合香文化、藏香文化、香養文化領域卓有建樹的倡導及踐行者。
未見趙本勇之前,以他在香學領域的學養揣測是位老先生,及見真容才發覺是位真雅士。話題不免從傳統的香學談起,方知香學可謂是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雖然自古就有以香料入藥,香氣扶正的做法,但在當時只算一種生活之術,并未上升為道。從秦漢到南北朝,從唐宋到元明清,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外來香藥與佛教的傳入帶動了蓬勃的用香文化的發展,并從精神上糅合本土道教與儒家思想,內化為中國人文精神的一部分。
和合香可謂是中國傳統香藝的根本,于術的層面,需要有合理的配方和嚴格的炮制技藝;于道的層面則承載了圣人賢達、文人雅士的情志與素養,更是和合香者的修為及意蘊格局的呈現。“地養天香,由馨而至德,所以君子以香秉心志,正心而浩養正氣。”
在趙本勇看來,品香、習香并不僅僅為“玩”、為“美”,更是一種與心靈、精神境界相關的學問。縱觀中國香文化史,可以說有了人文的介入便造就了和合香的因緣。“在現今的種種香學課程中,大多以單品香的形式來介入中國香文化的認知體系,不禁有失偏頗。即便以《香乘》(由明代周嘉胄編撰,采摭繁富,香品香事、修合香方及賞鑒諸法,可謂集明代以前中國香文化之大成,為后世索據香事提供了極大的參照)中古香方的解析而論,亦無法全然呈現中華香學之根本精神。世事皆由因緣際會和合而生,和合則諸趣生。認知一款和合香的成局,并非以簡單的香料疊加或照搬古方,或君臣佐使的藥局觀,和合香本質乃是一門心靈修行的藝術。”
近年來,受西方的影響,有了芳療和植物精油療法的普及;加之印度瑜伽的影響及心靈學的倡導引發的瑜伽香道;還有一些宗教文化在生活方式中的應用,才讓世人越來越關注香道文化。
對于香而言,其價值在于何處?既在于香品于人之怡養的功用價值,更在于用香之理念貫穿人文生態的精神價值。趙本勇一直強調格物致知于和香之道,對物質之香感知的踐行與累積,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究要翻越一個里程碑,達到心靈維度的高峰。“當我們接觸一味香料抑或一款香品,從它漸次打開的味覺記憶中,發現和感知另一個維度的信息。久而久之,這種探尋的過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靜心、沉思,在香氣中感知自我
當我們品一味香料或一款香品時,我們在解讀什么?制香人與用香人均能從香物中感受或發掘出自利利他的精神,香之價值也距之不遠了。
基于多年對香文化的研究與體會,加之自己在修行上的造詣,趙本勇在香士素質體系的課程設置中,提出了“當下個體生命”與“終極價值目標”的課題,讓學生在制香與品香中,去解讀以有限的細致的個體生命體悟來達成無限的崇高的價值目標。這也是他的香道課程不同于其他系統的獨到之處。華藏香學所涉及的香學、香養形態,立足于生命感識與當下的人文精神,將樂活的香意觀念普及于當下。參考傳統文人香,趙本勇歸納了和合香“坦呈、和美、意蘊”三元研修次第,味、韻、意五感鑒香及六識轉換精要,開創了“以生命締造思維中理解、從和香之命名、書跋祈愿中理喻一款香”的香學理念,為當代香學的人文格局提供了一種接近本源的香道思想。
面對當下的香學體系,趙本勇看到這個時代對心靈觀照的需求與呼喚;看到人們為物質的捆綁與桎梏,很多香學課程也多停留在物質層面的品鑒后,便產生了“五百香士培育計劃”。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傳播香道文化,讓更多人理解、享受真正的香道。在他看來,香道并非一門單純技藝的教授,更是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所以聽過他課的學員有這樣的感悟:自身的格局從品味香料、了知香性、認識自我與生命的本質之后,便開始了另一個智慧維度的擴展。在物與我的對峙之間,粗獷的感官系統被訓練得更加精微,借著品味香料外在的物理特性、觀想香料擬人化的內在意蘊,無數美妙的可能帶著思緒和靈魂自由飛翔。
這也許正是香之所以為“道”的意義所在吧!讓人們可以在物質生活中暫時得以抽離,跳脫出來,從另一個視角看待世間一切的發生與變幻。
萬物之香,存于何處?唯有打開我們的認知格局,拓寬生命的境界才會有相應的感召與獲得。

香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