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朝中有個名叫牛弘的大官。一次,牛弘的兒子和朋友一起去郊外打獵,朋友不小心把兒子的馬射死了。結果兩人打了一架。牛弘回來后,兒子連忙上前說:“父親,我的馬被我的朋友射死了,他還打我。父親,你快帶人把他們家的人全抓起來。”“把話說清楚,無緣無故人家會射死你的馬?人家還無緣無故要打你?”“他倒也不是故意要射死我的馬,而是他把我的馬當成獵物才射箭的。他也不是故意要打我,而是他向我道歉,我不接受,所以我就打他了,然后他才還手。”“這樣看來,我確實需要帶人去他們家一趟,不過不是帶人去抓他們,而是帶你向人家道歉。”就這樣,牛弘領著兒子來到那個朋友家,不僅讓兒子向人家道歉,本人也為自己的“教子無方”向人家道歉。這件事傳開后,牛弘被兒子指責為“不講理”,但其做法中所包含的胸襟卻把老百姓們都給折服了。
(選自《做人與處世》)
【素材解讀】
牛弘雖位高權重,但性格溫和、為人謙遜。遇到兒子告狀,牛弘并沒有武斷行事,而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然后,他帶著兒子去給人家道歉。這是一種寬容的表現,不僅給兒子上了生動的一課,還讓我們看到牛弘仁義的一面。
【適用話題】
寬容;謙遜;為官;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