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
①年輕人讀詩,拈幾首有興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幾下,解渴了事,這是一種讀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歐陽修、蘇東坡,近代有康有為、梁啟超,當代有錢鐘書、程千帆等,他們年輕時讀詩,“燈下讀詩兼品味,識來妙法與甘辛”,譬如飲茶,慢斟細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奪精髓,這也是一種讀法。與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還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評論家將這兩種讀法分別稱作欣賞和鑒賞。
②識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詩為例,例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欣賞者的文章可以寫出上千個字,說意境如何優美,詩情如何動人,可能對讀詩者會有一些啟發,但要使讀者真正讀進這兩句詩,還須教人以詩法。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了。這里“兩個黃鸝”是兩個點,“一行白鷺”是一條線。春日景色無奇不有、無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寫,他選擇了兩個點、一條線。這就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用點線經營詩境空間的方法,叫“點線經營法”。用此法如果能讀出唐代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如點由上落下,“黃河”如線自西往東,那簡直就大徹大悟了。
③十四年前,我曾與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當時,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不休,我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作者對宮女的深切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之久長,這是“時空經營法”。一個宮女的濃重哀怨,不用多言,僅以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便表達出來了。如果用其他方法來敘述描摹,怎能簡約精妙至此?
④讀詩識法,雖非易事,但只要有好書或老師點撥,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必須廣泛閱讀和深刻理解詩歌名篇,有意識地多讀、多思考。其次,須識活法。若學一法便拘泥一法,學一句咬定一句,不融會貫通,終究難免犯東施效顰、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說:“讀書之法,既先識得它外面一個皮殼,又須識得它里面骨髓方好。”這清楚地說明了讀詩與識法的關系。
【閱讀訓練】
1.細讀______段,概括加點詞“欣賞”與“鑒賞”的意思。
2.“東施效顰”講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按著心口中間,同村的丑女東施見了,覺得姿態很美,也學她的樣子,結果顯得更丑。現在常用來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第?譼?訛段中的“東施效顰”在本文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詩歌創作中常見的“點線經營法”。下列詩句中也運用此法的一項是( )。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D.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作者認為:“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了。”你是否贊同此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