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實

鄉村的城市化及城市的鄉村化這種交叉錯位,是時代發展的特定產物。《雜文月刊》2018年8上原創版的《新農村與舊城市》一文,通過新舊、城鄉之間的雙重對比,深刻揭示了城鄉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乃至不科學的尷尬現實。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事實上,無論是城市的發展間或是鄉村的振興,都無法游離“開放、協調、創新、綠色、共享”的“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就鄉村旅游而言,實在是大有文章可做,但也有難做好文章的挑戰。眼下,鄉村生態游、鄉村文化游、鄉村采摘游等五花八門的村游活動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時間攪得“亂花漸欲迷人眼”。然熱鬧風光一陣子后,照樣難逃“后續乏力,泯然世間”的疲軟命運。深究原因,還是對“衣冠簡樸古風存”的鄉景之美和民風之純,缺乏應有的敬畏與守護。
卸下犁耙的老牛慢慢反芻,汩汩潺潺的溪水迂回向前,青草覆徑青苔滿身的古橋深情佇立。“牛羊分列各西東”,這是美麗鄉村的原生態畫面。
然而,隨著鄉村旅游熱的興起,山鄉的寧靜開始被打破。原本“獨居深山無人問”的原生態景點,也以其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個性魅力吸引著萬千目光,給不喜扎堆游玩的上班族休閑提供了一隅清雅之地,給熱衷于回歸自然享受天籟的城市人放逐心情釋放壓力提供了絕妙契機。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鄉村旅游及旅游扶貧的結合尚不緊密,相關的協調工作仍不科學到位,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界限還很模糊等原因,從而導致美麗鄉村游并不十分美麗,相反還有點“臟亂差”的丑陋。因此,如何在“推出去”與“美起來”之間找到極佳的平衡點,遏制過分膨脹的欲望,以理性有序的接納,向養育一方人的土地和文化,表達一種敬畏,就顯得尤為重要。遺憾的是,一些擁有生態旅游資源的鄉村,最大化地追逐旅游收入,無休止地捕捉商機,破壞性地進行再開發,毀滅性地透支資源。無視和諧,不講生息,一心求財,乞求暴發。于是,游客蜂擁而至不嫌多,垃圾漫山遍地無人問,隱患潛滋暗長不警惕,承受力有限卻偏強支撐,以至于釀成事故后才后悔不已。真的令人唏噓不已!
“記得住鄉愁”“延續歷史文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明的囑托猶響在耳,也曾撥動無數人的心弦。的確,一座座鄉村,其實凝結了多少人的生命記憶,又蘊藏著多么豐富的人文信息。浩浩流光里,一個個文明,照亮并溫暖著一爿爿鄉野。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正如故宮的銅缸,其功能已被現代消防設備所取代,里面雖不再盛水,但更需注滿保護意識,文化敬畏。如此,我們才能讓老而彌堅的鄉村更好地聯結在歷史和未來之間——一頭訴說著如煙往事,一頭迎接著燦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