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英
山西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幼兒園
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由于幼兒不受時間關系的約束和客觀世界的限制,在視覺空間智力方面表現出才能和潛力,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想象到的。系統的、有目的的美術活動,幼兒的視覺空間反映能力、視覺空間思維能力、視覺空間思維邏輯能力、用美術活動形式表現空間信息的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和提高。
感知周圍環境和繪畫作品中的視覺要素,如顏色、線條、形狀、圖案和細節。對不同的藝術風格有敏銳的洞察力。比如,能區分抽象派、寫實派、印象派繪畫。對空間關系、立體手工、繪畫作品的層次、明暗及對比等的敏感觀察力。
(1)視覺空間反映能力的提升。通過美術教育幼兒能夠用平面和立體的形式準確表現視覺所見,繪畫作品色彩亮麗,有較好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2)視覺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通過美術教育幼兒可以為一般物品設計出容易辨認的符號,如人、植物、房屋、動物等,能恰當地安排空間布局,使整個作品協調。運用比例,描繪細節特征,有意選用色彩。
(3)視覺空間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通過美術教育幼兒可以能嘗試各種主題或題材的作品,如人物、動物、建筑、風景等,表達強烈的情感。繪畫和雕刻作品富有表現力,或生動,或悲傷,或有力度感。能畫出真實的表情。抽象的特征,用暗色的線條或低垂的線條表示悲傷,嘗試多種繪畫、制圖、造型活動,愿意大膽創作吹畫、線畫、石頭畫等,創意表現物體的結構和簡單的情節。
通過幼兒美術教育孩子們能運用各種繪畫要素:線條、色彩、形狀等表達情感,產生特定的效果;對裝飾有興趣,能畫裝飾和立體圖形;能靈活而富于創造性地運用藝術材料,嘗試使用顏料、粉筆、黏土等;用線條和形狀制作平面或立體的各種形式的作品。
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視覺空間智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學會充分地感受世界、展現自己,用意像和圖象來進行思考。在周圍環境的布置上,根據培養的側重點,可提供各種藝術作品、積木、電腦、電視、想像游戲、視覺游戲、畫冊,平時多參觀一些博物館、畫展、科技館等。
教學計劃大多是在開學初急急的制定出來的,并沒有深思熟慮,只參考僅有的基本教本,然后挑一些適合每周主題的教學活動,以此類推整個學期的教學活動都顯得很“死”!教學內容上都是炒冷飯,有的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老教本,雖然對孩子來說,每堂課的內容是新的,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在網上,我看過很多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教案和幼兒作品,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活力和張力,是否我們也可以這樣試一試?用畫面為孩子構建了一個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形狀空間,促進孩子對空間觀察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在美術活動前,有些幼兒都會問我:“老師,今天我們畫什么?”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幼兒把美術等同于畫畫,而且在他們的印象中只是單純的用勾線筆與油畫棒來畫。這讓我覺得難過!一方面,是我們做老師的失職,給他們在無形中灌輸了這樣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受到學具的限制才會導致他們那么想。還有,他們現在大多都是模仿老師的范畫來畫自己的畫,在畫的時候把原本自己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拋棄了。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完全可以增加一些形式,諸如:國畫,民間工藝中的剪紙、刻紙,設計等等。也許這些聽起來讓幼兒來完成似乎很難,但是我們至少應該讓他們去接觸和了解,何況幼兒時期的接受能力比任何時期都強,只是他們缺乏一種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但是只要我們加以有效的引導我想他們應該會很棒!在這里,我認為不光是從美術活動課程上展開多樣化,因為幼兒在園的時間大多都是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學習,所以在我們平常的區域游戲活動中,也要把以往單一的繪畫形式進行豐富;把傳統的“美術角”改為“藝術設計室”更為恰當。幼兒在該活動區中,可以接觸到新的各類形式,比如:口吹畫、用牙刷做噴繪、用顏料彩繪,將繪畫與立體積木相結合,用立體手工表現空間等等,這樣一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極大的發揮,也不會產生“長此以往”的厭倦感,對幼兒在藝術領域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現在的教學,不管是哪一科,都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象。一個計劃的制訂,勢必是為了更好的實行,但是有時候卻恰恰相反,因為有計劃,所以我們少了更多思考,一味的依照計劃行使,我個人認為這對幼兒的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的目標和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孩子”,那么我們就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愛好來靈動的制定一些新的活動內容。當然我要指出的仍是在堅持計劃的情況下作出適當的調整。比如某次活動幼兒的興趣十分高漲,那么我們就可以在下次活動作個延伸;另外,我們可以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幼兒,他們是否對某一中美術形式特別感興趣,如果有,我們就可以把它帶入教學活動。這種游戲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應該更能得到幼兒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