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亮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中心校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正如歌德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之者”是學習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學生達到了樂學的境界,就能以學為樂,勤奮好學,苦中求樂。這也正強調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快樂中學會知識,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受傳統理念的影響,由于以前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大量的題海戰術,使得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仿佛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做題。其實,數學應該是最吸引小學生,最有趣的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有形體語言、掛圖、錄音等再現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形象呈現數學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是抽象的,但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投影或動畫等多媒體手段把抽象變為形象,從而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從身受,對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對本節的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應運用多種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內容,易于學生操作,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就把這節課分為“招考營業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幣換物”等幾項活動來完成,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一次次的交易,他們不僅體驗到了學習的興趣,并增加了成就感。又如在學習《元角分簡單計算》時,讓學生從家中帶來了香皂,毛巾,牙膏,鹽,文具等物品,利用這些物品我在教室開了一個小型的商店,又兌換了各種面值的錢幣,發給了學生。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部分學生扮作顧客買東西。要求是任選幾種自己喜歡或需要的商品,算出應付的價錢及應找回的錢數。這節課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著名的哲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校要求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像藝術家那樣,創造性地勞動。首先,老師應該自己就曾在這樣的學校中成長。其次,老師應該有極大的自由去選擇教授內容和教授方法。”數學知識以抽象性為特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智商發展程度,小學數學必須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圖像結合的方法,變抽象為具體,使問題淺顯易懂,讓小學生便于掌握。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深刻指出:“兒童的天性明顯地要求直觀性。”諸如畫圖像、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練習,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既滿足了兒童樂于動手、動口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習數學成為了一種輕松愉快,具有無限樂趣的事情。如在一次課間活動時,我給了每小組一根長100米的繩子,要他們在地面圍一個平面圖形作為本小組的 “活動大本營”,看哪一組圍成的圖形面積最大、周長最小。學生通過分小組活動,圍成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再通過討論、比較、測量、計算得出:當周長一樣時,圍成的各平面圖形中圓形面積最大。反過來思考,當平面圖形面積相同時,圓形周長最小。讓學生明白在同樣容積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積一樣,那么側面積所需材料以圓柱狀的最省,同理,當側面積材料一樣時,以圓柱狀的容器容積最大。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高漲,達到了在樂中學、做中學、玩中學的目的,使學生輕松學到了知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數學教學中除了通過教具演示等手段,變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生動,以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外,口語表達的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了一個“朝三暮四”:一個人本打算早上吃三個饅頭,下午吃四個饅頭,后來卻變為了早上吃四個饅頭,下午吃三個饅頭,那么這個人一開始打算吃的饅頭的數量和最后吃的饅頭的數量一樣嗎?同學們睜大眼睛,聽的津津有味,聽完后,都哈哈大笑,說:“上午吃了三個,下午吃了四個,與上午吃了四個,下午吃了三個不一樣嗎?”教師因勢利導,學生又在愉快的歡笑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抽象的加法交換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不斷處于較好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作為一位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