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四川省宣漢中學
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鞏固和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其綜合語言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心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整體提高人文素養,為其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此目標摒棄了單純的外語工具觀,以人為本,著眼未來,體現了人文教育思想。英語
教材要求教師成為問題情景的創造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幫助者。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語境,利用偶發事件活化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完成教學任務等都要求教師擁有高素質。
貫徹新課標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活動以人為中心,注重人的個性及差異性,注意學生的興趣、態度和情感,把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滲透到教學中,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的結果有重要影響。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目標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提高人文素養。
教材采用話題、功能和結構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了“任務型”活動,有利于所有學生的參與和小組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的編寫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因此教師就必須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強調學生的參考與體驗,如結對子、小組活動等使學生盡量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交際,強調學生參與項目和調查研究,積極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增強他們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成功的快樂和進步。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和教學策略,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1)準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學習相關教學理論,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語言學教育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英語教學策略。
(2)發展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注重課堂的生成,有效開發課程資源。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合作和溝通能力,關注學生之間的同伴學習和影響,加強與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自信深入地教學。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網絡資源服務教學。從語言材料的運用上說,用于課堂教學的材料包括學習的樣本和激勵因素,如果用不同媒體來組織課堂言語交互,所用的語言材料就不僅是樣本,而且是學習的激勵因素,因而學生之間的言語交互及學生對外語的思考理解必將更加有效。
(4)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教學前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后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而有效地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
第一,在處理教材的問題上,教師要加強主動性。首先,由于新教材在詞匯、結構等方面都與舊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完全按照教材的內容備課,教師也要花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其次,教輔資料的“售后服務”日趨完善,常常提供一些課件(這些課件往往是將教材的活動輸入后附加一些圖片制作而成),可以作為教材的有效補充;再次,教師的合作日益增多,加上網絡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資源共享也很普遍,這使得英語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啟發與借鑒。同時,教師也一定要對這些課件進行有選擇的借鑒,在研究教材重點和了解學生實際后,靈活地進行調整,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切忌生搬硬套。
第二,對教材的處理要講究策略。以課后練習為例,新教材提供了充足的課后練習,一方面,教師可以按“必做”“選做”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作業布置,做到因材施教,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挑戰選做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只做必做題;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對這些課后練習要進行有選擇的點評。其好處在于:讓學生重視課后作業。因為任何作業練習都存在時間投入的問題,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同時教師的點評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形成“預習—聽課—復習—練習(運用)”這樣的良性循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新課程的實施,對于高中英語教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教材的實施者,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積極的利用好教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才能與新課程和學生一道,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1]韓培培.淺談高中英語啟發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9(3):32-33.
[2]龍玉梅.反思性教學是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