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感悟
上世紀后期,我國相關部門把人才標準確定為“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職稱以上人員”,于是乎,各單位、各行業紛紛響應,全社會很快患起了“學歷崇拜癥”,在學歷和人才調簡單地劃了等號。各類人才招聘會上,流行著一句讓人心酸的順口溜——博碩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專不用理睬,中專一邊待站。
可惜這種對“學歷”的瘋狂迷信“好景不長”,用人單位在實踐中很快就嘗到了“唯學歷論”的苦果:許多高學歷的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進入本世紀,面對此種現實,大中型企業、跨國公司很快調整人才戰略,在招聘中,把有一技之長和實踐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這一務實的用人觀,表明用人單位的觀念更加趨于科學與理性。
然而,更多的用人單位反映,高校培養的畢業生普遍缺乏適應社會的廣博知識和實踐能力,高校教學內容和專業設置與社會的實際需求脫節。
對于絕大多數需要謀生的人來說,學歷當然是有效證明信,我們不應該因為那些高分低能的個別人而故意貶低學歷的作用。當你年少,還是應該好好學習,努力拿到文憑,這是在為你的未來生活鋪路。但是當你已經踏入社會,即便你沒有學歷,也不要沮喪,其實你還可以擁有更多的“能力”,關鍵在于要及時填充自己的不足,只有掌握真正扎實的能力,才能在求職和工作的道路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