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汀一中/吳 浣
蠶不停地吃著桑葉。慢慢地,蠶脹了起來,一舉一動都很費勁,但還是很有耐心地啃著葉子。對于生命的養料,大都不會拒絕,也無法拒絕,怎么著也別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再說,蠶的目標正在于喂肥自己。“蠶眠桑葉稀”,桑葉少了下去,蠶也困了。當最后一片綠葉從記憶的邊緣滑落,蠶便開始了一場酣睡。一場酣睡,可比于一次小小的死亡,當然并非真個死了,實則就是睡得甜而已。然而酣睡中,那看似凝然不動的蠶開始吐絲了。先前慢慢地吞食進去的,而今又變著方式吐了出來。這其中自有一個加工的過程,但想來也只有蠶自己才知道。先是一條白色的絲線漾向空中,但并不曾飄飛起來,另一條絲線就纏了上去。絲絲縷縷,旁逸斜出,卻又縱橫交錯,漸漸地織成網狀的了。蠶織成一張網,又牽出一張網來。網眼疊著網眼,起先還脈絡分明,繼而便重重疊疊。就這樣,蠶將自己包了起來,簡直不留一點空隙。直到吐盡了絲,蠶才從一場酣睡中醒轉過來。不過眼見得一番經營,只是將自己團團包圍,蠶便覺得郁悶了。作繭自縛,難道真就這么一回事?郁悶中,蠶開始突圍。那自是拼足了勁,最終才得以破繭而出。蠶走了,只留下一團精美的絲。
起先,蜘蛛拋出一根線,實則就是將自己拋了出去。此種舉動,看似有點冒險,實則不然。那根線就如繩子一般,是仍可拴住自己的。蜘蛛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依托,只要那線頭有個著落,就粘上了。而粘上之后,便可往來牽線。每一來回都有所延伸拓展,再交叉縱橫,一張蛛網就這樣結成了。“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捉拿飛來將。”這條謎語就是說蜘蛛的,雖說委屈了諸葛亮,卻是對蜘蛛結網功用的很好形容。所以說,蜘蛛結成一張網,其目標當然不是為結網而結網,而是為了有所捕獲。捕獲的過程中,蜘蛛是不無心計的。許多時候,它是停在網眼的中心,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以此來引誘那些小飛蟲。小飛蟲以為那里是一個很好的停留處,殊不知,一不小心就撞到網上去了。有時蜘蛛又會躲到一邊,顯得網上空空的。小飛蟲不留意,也會撞了上去。此外蜘蛛還會跳來跳去,游戲一般。小飛蟲若也跟著跳躍,就要栽跟斗,再也飛不起來。蜘蛛的生計就是靠一張網來捕獲,因而時不時地,就得留心那張網。網上有了破損,便得補上。結網的蜘蛛,總以為只要結好了網,就可以有所捕獲。殊不知,它自己也在網中。蜘蛛不只是網住了別的什么,卻也網住了自己。這本是很明白的事情,但蜘蛛不會這樣看,或許還以為自己是個例外。
還有一張網,卻是人工與自然的結合,用來捕捉蜻蜓的。先是用竹的細枝扎個圈,然后綁在一根竹竿或長木棍上,再去粘蜘蛛網。讓蜘蛛網粘在竹圈上,就可舉著捕捉蜻蜓了。有時,蜻蜓真是多,就在人頭頂上飛來飛去,人跳起來抓,卻抓不著。還有就是停在籬笆那邊,輕手輕腳地過去,以為可以捕到一只,蜻蜓卻又從眼前飛走了。而舉著一個粘了蜘蛛網的竹圈,就有可能捕捉到蜻蜓。那時,如若捕捉到蜻蜓,是很高興的。看蜻蜓在網圈里撲騰,這下還怎么飛?這兒時的游戲,至今還想得起來。想不起來的,是后來怎么處理那蜻蜓的。只記得將竹圈掛靠在某處屋檐下,順勢靠在泥墻上,等再想起來要去拿來游戲時,那網圈早已殘破了。于是又得找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