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邱勝
8月1日,是平山村民組蓄水調節池封蓋的第五天。
平山組屬于開陽縣龍崗鎮大鴨村,距離村委會9公里,是村里最為偏遠的村民組。偏遠、缺水,成為這里的發展瓶頸。
這些天,村民王朝坤常爬上坡看水池修建情況:“再過幾天,等水泥全干了,又能重新吃上自來水了,這可多虧了石書記。”
王朝坤說的石書記,是前兩年上任的大鴨村黨支部書記石林。
今年剛滿40歲的石林,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組建了一個年輕化的村支“兩委”班子,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只有三十五六歲。“這群年輕人能干啥事?”班子剛剛組建完成時曾受到村民們的質疑。
“我是返鄉當上村支書的,對于村民的質疑,只能用實際行動來消除。”石林說。
大鴨村轄區內有270萬立方米的拐二水庫,山川河流分布情況復雜,每到汛期,防汛形勢刻不容緩。
自擔任村支書以來,石林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始終堅持活躍在防汛第一線,他不顧自己身患痛風,在行走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到各個村民組排查險情。
通過四處協調資金、尋求幫助,平山村民組重新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并在高處修建了40立方米的調節池。“就算停水,調節池里的水也足夠村寨半月生活所用,解決了群眾的后顧之憂。”石林說。

石林(中)查看蓄水調節池封蓋情況。(受訪者供圖)
引自來水、修通組路、引導產業發展……石林用實際行動逐漸實現大鴨村“蛻變”。
“下一步,貴州·開陽中藥食材全產業鏈項目將打造集中藥材種植、加工、運輸、交易為一體,促進大鴨村一二三產全方位融合發展。”石林說。
其實,開陽中藥食材全產業發展也是一波三折。2016年,貴州·開陽中藥食材全產業鏈項目擬選址于大鴨村,由于當地老百姓長期以來都是靠著傳統農業維持生計,對項目的入駐、中藥的種植始終持觀望態度。
石林了解到這個情況后,與村支“兩委”班子一起,利用農閑時間,進寨入戶,積極組織群眾召開“壩壩會”“圍爐會”,為群眾講知識、講政策,鼓勵大家全力參與。
村民們也不再觀望,紛紛表示將大力支持。
與此同時,石林和村支“兩委”圍繞省級風景名勝區紫江地縫旅游區的打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績,在獲得老百姓紛紛點贊的同時,2017年,大鴨村榮獲“2017年開陽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在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石林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自從回到大鴨村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經常有人不解地問石林,你當過兵、頭腦靈活,又年輕力強,當一個村干部工資這么低,又這么辛苦,值得么?
每當此時,石林都笑著說:“大鴨是我家,我為村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建設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