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時安 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文葉飛
思南縣創新文軍扶貧方式,開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的“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宣講活動,形成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建設幸福美好家園的強大正能量。
“鄉親們,我叫程尚權,全家5口人里有3個殘疾人,靠著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憑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人通過發展種養業擺脫貧窮,過上了幸福生活……命運讓我殘了一條腿,我要用拐杖挑戰命運!”在思南縣大壩場鎮,邵家橋鎮陳家灣村村民程尚權向1000多名干部群眾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思南縣的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階段,將于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目標。針對縣情,該縣圍繞扶貧先扶志,創新扶貧方式,開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的“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宣講活動,幫助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激發“敢拼敢比敢試、求誠求實求新、干早干快干好”的精氣神,形成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建設幸福美好家園的強大正能量。
“如何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精氣神,近年來我們在扶貧先扶志上進行探索,采取先進典型人物現身宣講,讓群眾深感真實可信;文藝節目現場表演,讓群眾潛移默化接受教育;宣講員與聽眾互動,讓群眾學習典型經驗的方式,組建思南縣‘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巡回宣講報告團,走進全縣28個鄉鎮(街道),526個村(社區)巡回宣講,形成人人參與脫貧攻堅,戶戶講鄉風文明的濃厚氛圍。”思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英說。
“侍奉半身不遂的婆婆18年,我不離不棄……”宣講團成員李碧清的孝老愛親故事宣講,讓思南縣寬坪鄉五一村的1300多名干部群眾感動流淚。
李碧清是思南縣張家寨鎮青山村的一名農村婦女,只有小學文化的她,把半身不遂的婆婆視為自己親身母親一樣來孝敬,受到全村人的稱贊。
思南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馮光鴻介紹,“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巡回宣講報告團成員都是從全縣脫貧攻堅和鄉風文明建設中選樹的先進典型代表,其中有全縣“脫貧攻堅領頭雁”冷朝剛、曾應慧、顧峰毓;“脫貧之星好榜樣”程尚權;“鄉風文明急先鋒”羅亨文、袁子玖、陳建強;“孝老愛親好榜樣”田光勝、李碧清;“助人為樂活雷鋒”冷雪剛。
顧峰毓,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黨群工作部副主任,思南縣涼水井鎮茶山村駐村第一書記。他主動申請將駐村工作延長一年,把茶山村黨支部建成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自費為村里考上大學本科的學生每位發放500元助學金;積極爭取120余萬元幫扶資金,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用實際行動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羅亨文,思南縣涼水井鎮冉家坳村黨支部書記,一名退伍軍人,憑著軍人的韌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帶領鄉親們將一個曾經的“臟、亂、差”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和諧村。
田光勝,出生在四川瀘州,卻在異鄉思南留下了孝老愛親的佳話。作為一名外地“兒子”,他2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繼父母,堅持每天微笑著將熱飯熱菜遞到他們手中,并親手幫他們洗漱、喂飯、燙腳、按摩……
曾應慧,思南縣合朋溪鎮王家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她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幫助當地貧困群眾找到脫貧的動力源,被群眾親切地稱作“女漢子”書記。
袁子玖,思南縣關中壩街道紅石梁村黨支部書記,他用幽默的語言宣講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鼓足干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精氣神,被當地干部群眾戲稱為“思南趙本山”。
冷朝剛,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干部16年,帶領全村1153名群眾在發展種養殖加工產業的脫貧致富路上摸爬滾打,實現青杠壩村的嬗變,成為全國文明村寨。
陳建強,思南縣邵家橋鎮漁溪溝村黨支部書記,他成立了思南首個春暉社,把一個窮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一萬元,率先從全縣貧困村中出列,實現了從“貧困村、空殼村”到“小康村”的華麗轉身。
冷雪剛,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村民,2017年“貴州好人榜”上榜人物。他感恩社會對因病離世女兒的捐助,把醫治女兒剩余的款捐給了其他14名患者,并從中拿出3000元作為愛心基金,注入青杠壩村愛心捐贈平臺。同時參與“10+1”微助學公益活動,捐助20多名貧困孩子讀書。
加上程尚權、李碧清,10名先進典型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典型事跡與全縣干部群眾分享,在干部群眾中形成共鳴。
“孩子,要像孝敬我一樣,孝敬你的婆婆媽,你也在撫養兒女,孝敬老人是我們家的家風。”臺上小品中母親的一段話,引起了臺下觀眾的共鳴。
這是思南縣關中壩街道紅石梁村文藝宣傳隊為張家寨鎮檬子樹村干部群眾表演的小品《你媽我媽都是媽》。

思南縣組建“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巡回宣講報告團,走進全縣28個鄉鎮(街道),526個村(社區)巡回宣講,形成人人參與脫貧攻堅,戶戶講鄉風文明的濃厚氛圍。圖為宣講團進入思南縣楊家坳鄉岑頭蓋村宣講。(徐飛 / 攝)
檬子樹村黨支部書記張益佳說:“這次宣講團表演的文藝節目很接地氣,我將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在決戰脫貧攻堅中,大力弘揚孝老愛親美德,建設文明美麗家園。”
思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傳勁介紹,“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巡回宣講采取宣講穿插文藝節目表演的方式,表演的文藝節目都是按照縣委宣傳部確定的宣講主題進行創作的,有小品、相聲、土家花燈、現代歌舞劇、快板,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目的是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另外宣講團每到一個村,村里的大爺大娘們也會自發上臺表演內容健康向上的花燈歌舞劇,形成縣鄉村三級文藝宣傳表演互動,給干部群眾送上精神“大餐”。
“老陳,像我這樣貧窮的家庭怎樣才過得上好日子呀?”貧困戶張羽強向陳建強問道。
陳建強回答:“只要人勤快,再窮也能過上好日子。”在“鄉風文明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巡回宣講現場,經常能看到宣講人員與聽眾互動的場景。
宣講團成員與當地干部群眾互動,既相互交流經驗,又激發了干部群眾創業興業的精氣神。涼水井鎮茶山村駐村干部李紹洪說:“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感覺自己的工作與先進典型還有差距,作為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我更應該以先進典型為標桿,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許家壩鎮黨委書記廖永生認為,在宣講活動中設置互動環節,效果非常好,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堅決打好“夏秋攻勢”攻堅戰,奪取今年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接下來,思南將實行巡回宣講常態化,通過鄉風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中先進典型的榜樣帶頭作用、接地氣的文藝作品,著力宣傳黨的好政策,弘揚農村時代新風尚,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干部群眾人人講黨的政策好、人居環境好、社會風氣好、干群關系好的“四個好”喜人局面,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