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金
江西省德興市黃柏鄉黃柏小學
數學在小學階段是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習數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思考能力,提高學生把握知識和內容整體、整合的能力,促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在生活中靈活應用。而且小學六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時期,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僅要講解基礎的書本教材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把學到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為即將的初中階段打好基礎。因此,教師更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以下三點是針對于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談的。
預習對學生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除此之外,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學生預習后就知道自己有什么內容不明白、不理解,這樣在上課時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注意力也會容易集中,并且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作出積極的反應,這樣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也會提升,對所學知識的把握更加深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做到課前預習,舉個例子,教師在教學《分數乘法》這一單元內容時,首先讓學生們提前在課下預習,之后正式上課時可以抽查他們的預習成果,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提問“同學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分數乘整數以及分數乘分數的運算法則是什么?”如果學生預習了就會大致理解并很輕松地答出所提問的問題:分數乘整數就是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分數乘分數要分子與分子相乘,分母與分母相乘。之后教師再進行更深入的講解。像這樣,學生預習的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促進學生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從而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國家越來越重視培養實用型的人才,越來越注重實踐的作用,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而對小學生來說,也是這樣的,教師也應該促進小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采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比如說,教師在教學《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內容時,為了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讓學生記錄一天當中太陽的位置與角度,每個人首先找一個基點,在一天當中的6點、9點、12點、14點、17點、19點記錄下太陽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應用到所學的“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去做以及記錄。這樣才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代入到實際的生活性,并且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有利于他們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揮,從而提高了學生數學的整體能力。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同時較為抽象的一門學科,所以學生難免出現畏難、厭煩的情緒,但作為教師要避免小學生出現這樣的心理,如若小學階段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今后的學習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找到樂趣從而樂于學習,這樣自然就會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課外開展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就比如說,教師在教學第五單元《圓的認識》時,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事先預留幾個問題“請同學們理解圓的定義以及圓心、半徑、直徑并且理解對稱的涵義”學生合作學習以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剛才的問題,這樣教師就能夠檢驗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與效果,之后,教師在進行點評以及更深入地教學。像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把握與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掌握良好且正確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有趣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系統地把握知識框架,并且促使學生把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踐生活當中。我相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小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能夠提高,思維發展也能更好地發展。
[1]程衛國.淺談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基礎教育,2015年第23期.
[2]李琴.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淺議[J].語文建設,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