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朋
(天津市寧河區蔬菜種苗場 天津 寧河 301500)
創建并集成1~2套以品種為基礎,綜合土壤結構改良、肥水調節、棉花生長中后期抗病蟲、抗逆性能提高、生長改善、延緩衰老的技術體系。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棉花早衰控制技術體系,可歸納為十個字,即“選種、壯苗、補鉀、抗逆、防病”。棉花生長中后期注重棉花“抗逆”和“防病”,特別是出現不良氣候環境的前后,如低溫、多雨氣候的天氣,應適時噴施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抗病功效的制劑。
推廣了冀棉958、冀2008、冀豐4號、國欣9號等抗早衰品種。通過推廣抗早衰品種,有效地緩解了棉花早衰對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確保了寧河區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據在核心示范區郝廣友種棉大戶田間調查:2014年8月14日對照田魯棉21早衰指數48.7%,示范田冀2008早衰指數為8.5%,達到抗早衰水平。
2015年推廣施用有機肥面積3萬畝,通過培訓等手段推廣氮鉀肥配合早追肥技術,該技術推廣面積5萬畝以上。實踐證明增施有機肥和氮鉀肥配合追施,可有效延緩棉花葉片衰老。寧河地區棉花早衰的關鍵成因,即低溫、鉀營養缺乏促使鏈格孢菌侵染棉花葉片,引起棉花輪紋斑病發生,并導致棉花葉片衰老。因此,2015年我們在核心示范區進行了不同時期追施氮鉀肥對棉花抗衰性和產量的影響試驗(見表1)。
試驗結果表明(見圖1),從早衰指數上看,處理6要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在底肥鉀肥少的情況下,在7月10日之后追施鉀肥,棉株吸收鉀的效果不好,易早衰。處理1和處理3早衰指數較低,在鉀肥全部底施的情況下,盛蕾期和初花期單追速效氮,造成營養生長偏旺,棉田環境郁閉,貪青晚熟,產量偏低。處理2和處理4氮鉀肥配合追施,植株長勢穩健,早衰指數適中,產量也較高。處理5鉀肥全部底施,花鈴期追施速效氮正是營養生長需要的時期,雖然早衰指數偏低,產量也不錯,但田間操作不方便,不適合機械化管理。

圖1
結合生產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從簡化管理的目的出發,建議在初花期前追肥,氮鉀肥配合追施,按處理2和處理4的比例進行肥料操作,能保障棉田穩健生長,不早衰,不貪青,且管理簡化。
系統化控可以提高棉花體內脫落酸的含量,緩解棉花早衰,提高植株抗逆性,棉花整個生育期通過化控5次,顯著降低了棉花早衰指數。
推廣了天達2116、植物激活蛋白、碧護等生物農藥防早衰技術。2015年推廣面積12萬畝,早衰發生程度明顯減輕。
旱、澇災害會使棉花根系受損,生長變弱。從田間調查中發現短時間積水,對棉花生長無明顯不良影響,但有黃萎病發生嚴重的地塊,受黃萎病的影響出現早衰,因此,應舉辦培訓會,并反復強調做好抗旱、防澇的重要性,提高棉農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表1 不同時期追施氮鉀肥對棉花抗衰性和產量的影響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