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霖
(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 太原 030013)
按照《鐵路機車運用管理規程》規定,機車牽引質量,應根據線路縱斷面、機車類型、供電能力、地區海拔高度、氣候特點、站場設備及運量等條件,按《技規》和《牽規》進行科學、周密計算并使用實地牽引試驗查定。文中以南同蒲線侯馬北至介休段為研究對象,對該區段HXD1、HXD2型機車的牽引質量從理論計算到試驗查定進行研究和討論。
伴隨著鐵路技術裝備的升級和快速發展和機車布局調整,2017年9月原大秦線運用的部分HXD1、HXD2等新型和諧系列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陸續調整配置到南同蒲線。目前,HXD1、HXD2型機車牽引質量與SS4G型機車牽引質量一致,侯馬北至介休間上行牽引4 500 t,同時規定上行襄汾、洪洞、霍州、圣佛、冷泉、義棠6個車站為必須通過站,圣佛、冷泉、霍州站始發4 000 t以上貨物列車時必須雙機牽引。由于HXD1、HXD2型機車功率均高于9 600 kW,較SS4G型機車功率6 400 kW高出3 200 kW以上,因此運輸部門提出迫切需要提高HXD1、HXD2型機車牽引質量到5 000 t,發揮大功率機車的作用,提高運輸能力,增加經濟效益。
在牽引區段內,牽引質量受到最困難上坡道的限制。通過對區段內線路縱斷面、電分相設置、坡道位置、坡道長短等分析,確定牽引限制困難區段,利用TB/T 1407-1998《列車牽引計算規程》中牽引質量計算公式、列車運動方程式等對困難條件進行理論計算,為實車牽引試驗和機車乘務員操縱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南同蒲線HXD1、HXD2型機車,軸重均為25 t,有關機車基本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機車基本技術參數
機車牽引特性圖如下:

圖1 機車牽引特性圖
南同蒲線侯馬北至介休區段,上行方向線路基本走勢為上坡,通過查看有關線路技術資料,結合多年以來機車乘務員實際機車操縱情況,確定上行牽引最困難區段在洪洞-辛堡區間K586~K592段,該區段連續上坡,最大坡度12.1‰,有一處電分相(分相中心位置為K587+899 m),且處在曲線段。線路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牽引困難區段示意圖
為確保列車在任何情況下停車后能夠起動,在這里,我們按照最困難情況進行計算。假設列車整列停在12.1‰和10.3‰的坡度上,此時列車要起動,列車總全阻力應小于或等于機車起動牽引力。根據《TB/T 1407-1998》,列車在起動時的總全阻力為:
(1)

將有關數值代入式(1)計算,得出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起動總全阻力為794 kN。由表1可知,HXD1、HXD2型機車的起動牽引力小于總全阻力。也就是說,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在該困難坡度停車時列車起動不了。
由圖2可知,在該困難區段存在一電分相,該分相為器件式電分相,長度為100 m(斷合標間距離)。電力機車通過電分相前要斷電,列車靠慣性惰行,通過電分相合閘后,在形成有效加載前,電力機車需經5~10 s的系統自檢。結合多年來實際經驗及通過分相后的線路坡度,在該困難區段通過電分相合閘時列車速度只要不低于10 km/h,就不會因為加載不及時引起列車途停。為滿足列車正常運行和指導機車乘務員操縱,根據列車運動方程和列車合力計算公式,結合多年以來機車操縱經驗,對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時在該分相處最低斷電速度進行計算。
根據列車運動方程式:
(2)
由式(2)可導出,列車通過電分相時最低斷電速度計算公式為:

(3)
式中:v合為10 km/h;ΔS為斷電后至合閘間列車運行距離,按斷電標至合電標間距離100 m計算;c為機車斷電至合閘惰行期間的列車單位合力,c=-(w0+ij),其中w0、ij分別為斷電惰行期間列車單位阻力和線路坡度的千分數,ij按照坡度和曲線進行加算取值,單位基本阻力w0按下式進行計算。
(4)
(5)
(6)
為計算方便,斷電運行期間的列車單位基本阻力按20 km/h進行計算。
將有關數值代入式(2)~(6)計算,得出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通過該分相的最低斷電速度為22 km/h。
計算坡度為列車在計算速度運行時的限制坡度,根據《牽規》,計算坡度計算公式為:
(7)

由以上計算可知,HXD1型機車的計算坡度為7.6‰,HXD2型機車的計算坡度為8.0‰。也就是說,HXD1、HXD2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在計算坡度以下運行時,均能到達65 km/h的計算速度運行。
為給機車乘務員操縱提供指導依據,有必要對起動限制坡度進行計算,在乘務員遇設備故障、非正常停車時,根據列車所處坡度情況,決定是否自行起動列車或是請求救援。根據《TB/T 1407-1998》,起動限制坡度計算公式為:
(8)
將有關數值代入式(8)計算,λy按0.9取值時,得到HXD1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的起動限制坡度為9.9‰,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的起動限制坡度為10.2‰;λy按1.0取值時,得到HXD1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的起動限制坡度為11.4‰,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的起動限制坡度為11.7‰。考慮到不同機車的性能和機車乘務員操縱水平的差異,從安全角度考慮,日常運用中以λy按0.9取值時計算得到起動限制坡度作為機車乘務員坡道起動的指導依據。
按照《鐵路機車運用管理規程》中規定,機車牽引質量的查定需要組織進行實車試驗。通過以上對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在牽引困難區段起動能力、分相通過能力的計算,可知HXD1、HXD2型機車在牽引特性、牽引困難區段起動能力、分相通過能力等基本相同,因此結合機車配屬運用情況,我們采用HXD2型機車進行了5 000 t貨物列車實車試驗。
2018年3月13日組織在南同蒲線侯馬北至介休間進行了實車牽引試驗。
試驗列車編組:HXD2-0176號機車+貨車重車63輛(4 852 t)+DF8B-5199(備用,自重131t),列車總重4 983 t,列車計長81.6。其中DF8B型機車作為試驗預備機車,試驗過程中不加力運行,自重計入貨物列車總重,防止試驗運行中出現困難或起動失敗,避免給運輸造成影響。
天氣情況:晴,無風。
列車正常運行通過洪洞站后,機車乘務員操縱列車通過K587電分相后停于K587+678 m處,使列車整列處于區段12.1‰的最大坡度上,司機操縱機車滿流起動列車,加載1 min速度1 km/h列車起動,加載5 min速度4 km/h走行264 m,加載10 min速度10 km/h走行744 m,加載12 min速度30 km/h走行1 600 m,加載15 min列車到達機車計算速度65 km/h走行4 507 m,機車操縱運行曲線圖見圖3。

圖3 洪洞—辛堡區間起車 機車起車運行曲線圖
對試驗列車停車位置換算坡度進行計算,換算坡度為11.4‰,略小于機車牽引力使用系數λy取值為1.0時的起動限制坡度11.4‰。
根據機務部門反映,南同蒲線侯馬北至介休區段部分車站起車時,由于側線股道限速影響,始發列車開車后初速度低,遇出站方向連續上坡道有電分相時,由于列車通過分相后合閘速度低,SS4G機車擔當4 000 t及以上貨物列車牽引任務時存在列車途停的情況,所以在實際運用中規定遇某些困難站牽引4 000 t以上始發列車或天氣不良時安排雙機牽引,造成調度秩序混亂。因此,根據機務部門建議,選擇在最困難車站霍州站進行了側線起車試驗,霍州站上行出站方向線路情況見圖4。

圖4 霍州站上行出站方向線路情況圖
試驗列車霍州站4道開車,司機操縱機車滿級起動列車,加載1 min時列車出站速度10 km/h走行100 m,加載3 min時列車到達分相前速度27 km/h走行794 m(實際4道側線限速45 km/h,在機車仍具有提速條件的情況下,為模擬其他限速30 km/h股道發車要求司機操縱列車出站速度不超過30 km/h);機車斷電過分相,30s后列車通過分相速度16 km/h,由于列車處于上坡道運行中,列車繼續降速運行,最低速度14 km/h,機車合閘后繼續加載,運行3 min后列車速度達到40 km/h,機車操縱運行曲線見圖5。

圖5 霍州站側線起車機車 起車運行曲線圖
試驗列車從侯馬北站開車,到介休站停車,列車實際運行時間204 min,實際純運行時間174 min,圖定純運行時間209 min。
列車實際運行平均速度:v平均=55.6 km/h。
列車實際運行技術速度:v實技=65.2 km/h。
列車圖定運行技術速度:v圖技=54.3 km/h。
HXD1、HXD2型機車牽引5 000 t貨物列車時,在該區段平均速度、技術速度均高于圖定運行技術速度,同時技術速度略高于機車計算速度。
由以上理論計算,通過實車試驗,從困難坡道起車、困難車站起車、分相通過能力、列車運行速度、技術速度來看,綜合考慮困難區段坡道機車起車慢、天氣不良機車黏著力低等因素。試驗小組經過討論,確定南同蒲線侯馬北至介休區段上行HXD1、HXD2型機車質量為5 000 t,運行條件辛堡站上行禁止機外停車。
在查定了牽引質量后,對SS4G型機車與HXD1、HXD2型在此區段擔當貨物列車的技術經濟性進行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技術經濟性比較
由于HXD1、HXD2型機車較之現行SS4G型機車無論從牽引質量、運行時間、運行速度方面提高很多。在同等條件下,可提高機車平均牽引總重11%,壓縮機車周轉時間16.7%,技術速度提高18.2%。
牽引質量的查定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實際運用當中,要根據牽引計算結果和牽引試驗驗證,結合具體情況和運輸需要,提出以下查定牽引質量的建議:
(1)當牽引質量受限制坡道限制在該坡道起動困難時,當限制坡道較短時,可以允許列車在該區間低于計算速度或持續速度運行,盡量減少補機、雙機牽引,避免造成機車浪費。
(2)進站信號機外停車起動困難的車站規定為禁止機外停車站。
(3)結合運量大小、設備條件和市場需求等,考慮空重車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
(4)查定牽引質量時,同時查定貨物列車運行時分,為列車運行圖鋪劃提供技術依據,進而提高運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