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敏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重慶北碚 400712)
我國的柑橘面積和產量,已久居全球榜首,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柑橘生產大國。但另一方面,產量雖不斷增加,而效益的增加卻不盡如人意,與產量的增加不相匹配,甚至下滑。究其原因有很多:柑橘產量季節性過剩,柑橘生產成本過高,柑橘果品品質不高、不一致等。柑橘種植是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常綠果樹樹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柑橘的生態效益,筆者已撰文“柑橘生態園的建立、保護和改造”(科學種養,2016年第6期)。本文著重在控制柑橘生產成本、適宜的單產(畝產)和增加經濟效益方面談點淺見。
柑橘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苗木種植,種后的各項管理和果實采收、采后處理都需要大量人工。多年來,由于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農村勞力奇缺,不僅工價飛漲,而且常因請不到工人、果農自己又無能為力而使柑橘園失管、荒廢。柑橘需要的農資,如肥料、農藥等也價格暴漲,這就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果園為追求高產,過多使用人工、農肥、農藥等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控制柑橘生產成本,是果農種植柑橘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一環,宜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科學用工。柑橘生產的各項管理都需要人工,應科學安排,凡有條件用機械的應用機械,如開穴(溝)機、翻耕機、農藥噴霧機等。以提高工效,減少用工。
二是按照柑橘一年中的各生長期進行農事管理,尤其是花果期的重點管理。
三是科學施肥。柑橘在未結果前(一般為3年),通常一年要求:抽一次梢施兩次肥,一次在抽梢前7~10天土壤施肥,一次在嫩梢葉片轉綠前葉面施肥,再加在秋冬施一次基肥,以一年抽生3次梢,即春梢、夏梢、秋梢(南亞熱帶產區還會抽生冬梢),至少一年要施7次肥。如用人工挖溝施肥,施肥后蓋溝用工量很大。從控制成本考慮,可重點在抽生夏梢前施,春、秋看樹冠枝梢生長情況而定,少施或不施。至于抽梢后葉片轉綠前的葉面追肥重點放在夏、秋梢柚生時期。施肥方法,如用可溶性化肥,尤其是下雨前,可直接均勻撒施。
四是合理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一項費工的技術,加之我國不少柑橘產區過于精細的修剪,花去大量人工。從控制成本和推廣新技術出發,幼樹在種植后未結果的前3年,可任其自然生長,僅剪除著地的倒掛枝、弱枝以及影響形成樹冠的橫生枝,這樣既能提早形成樹冠,提早結果,又可節省人工,降低成本。成年樹的修剪也宜粗不宜細,對過于密接,通風透光不良的樹冠,可用“開天窗”,即頂部剪除2~3年生的大枝,留出空間,使樹冠通風透光;對于株間、行間枝葉密接,影響通風透光的植株,宜在密集處刪除一些大枝而改善通風光照條件。國外,如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柑橘的成年結果樹的修剪,采用機械籬剪,采取第一年籬剪頂部,第二年籬剪行間的兩側。數年后根據樹冠的長勢又進行籬剪(圖1、圖2)。

圖1 美國佛羅里達州柑橘研究所采用籬剪生長整齊的甜橙園

圖2 采用籬剪的甜橙樹
五是科學用藥。用生物防治法在柑橘園放養天敵,以控制柑橘害蟲;在柑橘園掛殺蟲燈(圖3)、黃色粘紙誘殺害蟲(圖4),減少使用農藥次數,使用農藥要及時,且準確使用農藥,以減少用工量。

圖3 柑橘園用頻振式殺蟲燈捕殺害蟲

圖4 柑橘園掛黃色粘紙誘殺害蟲
六是科學采收。采收是一項費工的農事。國外用作鮮食柑橘的采收人工費用占柑橘生產成本的40%左右,用于加工的果實則用機械化采收。我國不論作鮮果出售還是用于加工都是人工采收,凡有條件的加工果采收可相對粗放,采收時要有適當的工具(如樹冠高時用采果梯)并進行科學組織,以避免浪費人工而增加費用的現象發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柑橘產量猛增和消費者對柑橘高質量追求意識的日益強烈,那種柑橘樹喜大肥大水、高產高效的理念在當前的形勢下應有變化。果實優質、產量適中的植株所產生的效益通常要高于結果多、產量高、優質果少的植株(果園)。適當的單位面積(畝)產量因品種和管理水平而異:通常豐產的品種如溫州蜜柑、椪柑、雜柑,以畝產2500~3000千克即可,臍橙、血橙等以畝產2000~2500千克為適。柑橘產量適中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用肥,切忌大肥大水,施肥的種類應注重有機肥,尤其是以餅肥作基肥,可以提高果實的品質。二是疏枝、花、果。即開花前疏去一些結果枝,以免開花過多,消耗樹體營養;對開花過多的樹進行疏花,疏花可采用搖花以節省用工;對結果多的樹再行疏果。先疏枝,再疏花,最后疏果,有利節約人工成本。疏枝、疏花和疏果后因產量適中,可連年穩產。
種植柑橘對于果農來說,最終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好的效益,即有收成、有好的賣價。為此目的,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種植優新品種。種植前要進行市場調查,不僅要了解市場當前的行情,而且要預測幾年后柑橘投產時的行情。已大量種植的優新品種,一般會出現跌價,選擇應持謹慎態度;同時要了解優新品種對當地氣候的適宜性,如果實掛樹越冬的晚熟品種,應在冬季極端低溫-3℃以上,最好在0℃以上的地區種植,以免果實低溫受凍。
二是種植健壯苗木。種植要選健壯苗木,最好是脫除病毒的容器苗,容器苗雖成本較非容器苗高,但種植時成活率高(幾乎100%)、無種后緩苗期,投產期早,豐產期長、經濟效益好。對于已種植的品種,凡因品種相形見絀,經濟效益差,只要樹體健壯,樹齡在15年以下的,可用市場需求的優新品種高接換種。通常高接換種第二三年形成樹冠(圖5),第三四年結果豐產(圖6)。
三是提高果實品質。采取提高果實品質的措施,如疏枝、疏花、疏果,使果實掛樹勻稱,產量適中,品質優而一致。對大果型品種,如柚、臍橙等,果實套袋花工不多的還可套袋,以提高果實品質,尤其是外觀。

圖5 臍橙樹高接換種第三年春形成樹冠情況

圖6 臍橙樹高接換種第四年結果情況
四是保護和改善種植地的生態環境,使生產出的果實受市場歡迎,賣好價錢。
五是規模化種植。相對集中成片規模化種植有利于機械化,有利于省工降成本,有利于產生規模效應而增效(圖 7)。

圖7 湖北巴東成片種植的柑橘園
六是適時采收。應根據品種的成熟期和市場的需求采收,以獲得好的效益。在生產中常出現早熟、特早品種過早采收的情況。早采不僅果實汁少酸重品質差,消費者即使買了也不會第二次再買,自毀銷路;也不能過遲采收而影響果實品質和翌年產量(采取果實留樹保鮮措施的除外)。
七是果實采后要進行分級,以級定價較混等混級效益好。批量銷售的要進行洗滌、分級、包裝等果實商品化處理。
八是果品要打造品牌。要創品牌,小品牌宜聯合做大,或加入當地已有的品牌,以占領市場和取得好的售價。
九是以銷促產,開展特色產品銷售。果品生產的目的是銷售獲益,在當前柑橘果品豐富甚至過多的態勢下,應以銷促產,以防過剩,造成果賤傷農。有條件的產地可進行特色產品銷售,如綠色柑橘、有機柑橘、富硒柑橘等。SOD富硒雜柑,有保健的功能,為消費者青睞(圖 8、圖 9)。

圖8 富硒SOD優質雜柑—春見果實包裝箱

圖9 富硒SOD優質雜柑—春見果實
十是改變經營模式。柑橘商品已進入大市場、大流通、大競爭時代,必須走聯合之路,小戶聯合成大戶,組織專業合作社,加入柑橘市場,只有這樣才會有市場信息、技術、資金和效益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