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建設的意見》。
會議強調,要抓好上述《意見》貫徹實施,完善法律制度,推進軍民融合領域立法,盡快實現重點領域立法全覆蓋。會議指出,要加快職能轉變,降低準入門檻,優化付款、退稅、資質辦理等流程,降低制度性成本,釋放社會生產力。
會議強調,戰略性重大工程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有效途徑。要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立足最復雜、最困難的情況,以工程建設為牽引,集中優勢力量協同攻關,早日取得突破。
會議要求,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統一協調相關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項目,統一調動所需的人、財、物等創新資源,形成整體合力。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9月27日消息,為了規范衛星無線電頻率使用和空間無線電臺的設置、使用行為,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了《衛星無線電頻率和空間無線電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共6章49條。其中提出,使用衛星無線電頻率,應當經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準,取得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證。設置、使用空間無線電臺,應當經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準,取得空間無線電臺執照等。
近日,來自北京、廣州、上海、西安等地的北斗相關企業陸續披露其收到的北斗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行動(下文簡稱專項行動)補助金情況。該專項行動始于2017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下達通知,依托北京、上海、廣州打造3個產業鏈完善的綜合類北斗產業示范園區;依托南京、武漢、長沙、成都和西安打造5個特色鮮明的專業特色類北斗產業示范園區。圍繞上述城市,財政部將專項撥款9.5億。根據財政部通知,該筆補助已于今年6月下旬以中央基建投資的形式下放至相關省市財務部門,整個專項行動預計于2020年前后結束。
全國載人航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載人航天標委會)成立大會暨載人航天工程標準化工作會近日在北京舉行,第一屆載人航天標委會由37名委員組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任主任委員。
周建平在會上表示,載人航天標委會應促進空間站運行有標可循、應用服務有標可保、技術升級有標支撐、產業發展有標引領新局面的形成。同時,為支撐載人航天工程建設與應用、引領載人航天領域后續發展、筑牢載人航天技術基礎、提升載人航天綜合能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綜合計劃室主任陳杰指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面向標準應用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機制;實現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研制生產的全套標準支撐;并不斷擴大載人航天標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載人航天領域國際標準編制工作的突破。在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之際,同步建成一套面向空間站應用與服務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載人空間站標準”。
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簽署了“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網絡互聯互通補充協議。中國電信作為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唯一擁有衛星移動通信牌照的運營商,于2018年5月16日首次面向商用市場放出天通一號專用“1740”號段。據悉,中國電信已有29個省級公司完成網間數據制作工作,尚有山東、遼寧等2省未完成,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
日前工信部下發了關于明確“天通一號”衛星電話的文件,要求“天通一號”應急通信專用衛星電話僅向國家應急體系成員單位以及政府應急部門提供,并采取有效管理和技術措施,認真落實相關衛星電話碼號分配發放和實名登記的工作責任。
10月19日,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發布關于擴大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實施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國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出資的各級未上市科技子企業、轉制院所企業投資的科技企業納入激勵實施范圍,具體包括:(一)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二)轉制院所企業及所投資的科技企業;(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資的科技企業;(四)納入科技部“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的企業;(五)國家和省級認定的科技服務機構。
對于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再設定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指標條件。對于上述第(二)、(三)、(四)類企業,近3年研發費用需占當年企業營業收入均在3%以上,激勵方案制定的上一年度企業研發人員需占職工總數10%以上。成立不滿3年的企業,以實際經營年限計算。對于上述第(五)類企業,近3年科技服務性收入需不低于當年企業營業收入的60%。
10月25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交通部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有關會議精神,研究深化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應用推廣等工作。會議指出,要把做好北斗導航系統應用作為全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扎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一要部省聯動、協同發展,促進北斗基準站規范建設。二要開放共享、形成合力,持續推動形成高精度數據行業共享、技術共用、項目攻堅等合作機制。三要聚焦重點、形成突破,推動長江航運領域實現北斗系統全覆蓋。四要總結經驗、大力推廣,把北斗應用和行業升級發展緊密結合,以應用促發展、以發展帶動應用。
9月28日,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簡稱項委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項委會由中方主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王兆耀主席與俄方主席、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羅戈津總經理共同主持,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委員、北斗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項委會中方副主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及各相關單位代表與俄方有關部門代表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就中俄兩國衛星導航合作政府間協議文本協商一致。 會議審議了4個工作組的工作報告,對合作建站、監測評估服務平臺、跨境運輸應用等9個標志性合作項目進展給予了肯定;審議通過北斗/格洛納斯精準農業合作示范項目,將其作為第10個標志性合作項目納入項委會合作項目清單;明確雙方將在2019年5月聯合舉辦上合組織衛星導航合作論壇。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10月25日消息,根據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通信行業《基于LTE技術的寬帶集群通信(B-TrunC)系統接口測試方法(第一階段)集群核心網到調度臺接口》等22項國家標準和《面向物聯網的蜂窩窄帶接入(NB-IoT)無線網總體技術要求》等182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在批準發布之前,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這些標準予以公示。其中,22項通信行業國家標準包括固定衛星通信業務地球站進入衛星網絡的驗證測試方法、IPTV媒體交付系統技術要求、公共電信網增強支持智能環境預警應用的技術要求等。182項通信行業標準包括面向物聯網的蜂窩窄帶接入(NB-IoT)無線網總體技術要求、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設計規范、智能光分配網絡管理終端測試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