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摘 要:美術館是展示一個國家文化自信的最重要的窗口和載體之一。美術館自身建設需要主題性展覽,優秀的美術館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題性展覽,這是衡量一個美術館是否具有專業水準的重要標準,也是一個美術館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一個好的主題性展覽,能夠讓展覽的學術理念和主題清晰地傳遞給公眾,從而最大程度地吸引和影響公眾,提高美術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主題性陳列展能夠提升美術館的藝術氣息,增強其品牌效應,在美術館展覽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主題性陳列展;美術館;作用;地位
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主題,明確展覽主題是抓住展覽脈搏的關鍵所在。盡管不同展覽或宣傳主旋律,或突出作品個性,但不管怎樣,只有作品才是直接展現展覽主題的對象,也是觀眾最終欣賞的對象。只有了解藝術家的情感和生活態度,并正確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確立、理解展覽主題。展覽主題通過陳列設計來實現。每一位參觀者的知識層面不一樣,對作品的感受和闡釋也就不一樣,用最佳的展覽形式來體現展覽主題,完成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交流,才能讓展覽的學術理念和主題清晰地傳遞給公眾,從而最大程度地吸引和影響公眾。
1 舉辦主題性陳列展覽的意義所在
主題性展覽是深化和拓展公共文化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僅可以推出特色展覽和樹立優質的展覽品牌,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品牌加強對展品的梳理、挖掘和研究力度,從而引發學術思考。通過舉辦主題性展覽還可發現展覽中的薄弱環節,在展覽構想、陳列形式、體量把控、視覺構圖等方面不斷完善和創新,提升展覽的品質。同時,舉辦主題性展覽還可鼓勵藝術家在創作形式進行拓展和創新,從而傳承藝術文化,也可讓更多的公眾關注藝術、欣賞藝術、了解藝術、喜歡藝術,充分展現展品的藝術價值,最終達到提升美術館的影響廣度和深度的目的。
2 主題性陳列展是推進美術館職能建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推手
2.1 通過舉辦主題性展覽,展現美術館的學術理念,提高展覽的專業水平
美術館通過主題性展覽來展現其學術理念和學術研究能力。“對于美術館而言,大大小小的展覽不僅是呈現作品,而是在學術規劃下,體現美術館的學術理念,呈現立足于本地區的文化態度和文化立場。”[1]現在的美術館展覽早已不同以往,不再僅僅是將作品掛在墻上。它需要在內容、空間上營造學術氛圍,產生學術理念,來不斷擴大美術館的影響力,從而提升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任何好的主題性展覽,其展覽的學術理念和主題都非常清晰,能讓觀賞者產生直接的感官感受。這種視覺感受可以使觀看者體會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意境,實現藝術作品與人的情感融合,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所以,學術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和思考后建立一個學術意圖,并通過展覽呈現給觀眾。有了這樣的學術定位,美術館的工作就有了根本的點,籌備的展覽就不會隨波逐流,就不會舉辦各種彼此毫不相關甚至相互抵牾的展覽,就不會事倍功半和毀譽參半。
2.2 通過舉辦主題性陳列展,不斷豐富展覽的表現形式,提升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自古以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樣,美術館作為展示一個國家文化自信的最重要的窗口和載體之一,在文化傳播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一座城市因某個展覽而名聲大噪,吸引大批的參觀者前往參觀、學習,這在近年已屢見不鮮。怎樣舉辦一場叫得響,且被公眾和業界都認可的主題性展覽?怎樣在相對集中的空間和較長的展期里讓原本零散、無序和孤立的藝術作品在歷史和文化的坐標建構中串聯起來,給沒有或較少美術史和視覺閱讀經驗的觀眾營造出獨特的視覺體驗,使后者在今后的視覺接受和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儲備更多的藝術知識呢?一是重視主題性展覽的整體策劃。在展覽策劃初期就要構思以什么樣的主題、引起怎樣的話題、選用什么樣的作品、怎樣進行作品展現等。再沿著確定好的思路,對擬展作品進行研究、遴選,提煉出精華,將展品進行搭配與銜接,上下貫連,使展覽成為一條線索。通過這條線索引導觀眾進入一個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過去、現在、未來或者想象世界,讓觀眾的想象空間無限放大,激發觀眾的興趣,使觀眾自主地用心靈去感悟展品,徜徉其中一起感受,從而引起共鳴,并讓公眾獲得審美享受。二是在展覽中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在陳列設計中加入紀錄片、三維動畫、現場表演、多媒體演示、二維碼掃描等新的元素,通過視覺、聽覺來欣賞展品或感受展覽的環境和氛圍,使觀眾能更為直接地參與展品互動,讓觀眾投入其中,并從自己的認知層面來解讀歷史、解讀展品,自覺地將獲得的感覺與自身已有的知識水平、人生經歷結合,形成獨特別樣的觀展體驗,提高觀眾的文化知識修養和審美水平。三是通過文獻資料持續為觀眾提供新的知識。“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歷史之物,它的產生跟時代背景、體制機制、教育模式,甚至于藝術家個人的性格、嗜好、情感經歷、生命體驗等都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我們剝離了這些記錄和承載藝術作品來龍去脈的有形的物質載體,失去的就不僅是情景的對應性,還有藝術作品的歷史感。”[2]隨著觀眾觀展數量的不斷累積,觀展經驗也日漸豐富,品讀能力不斷提升,他們對展覽的品質與學術的含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展覽中,特別是主題性展覽中,加入作者的手稿、筆記、信札、草圖、小稿、照片、圖書、期刊等歷史文獻,或者展示工具、器材、生活用品、收藏之物等生動的實物原件,來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為觀眾呈現藝術作品誕生的過程,增加展覽的敘事性,讓廣大觀眾更全面、更深入地閱讀藝術作品,從而構成一個個豐富的鮮活的展覽,感染和打動觀眾,不斷豐富和提高觀眾的文化生活和藝術修養。
3 舉辦主題性陳列展需要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隨著我國美術館展覽水平的不斷提升,主題性展覽也逐漸被國內各美術館認可,同時在舉辦主題性展覽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改進。一是應努力提高主題性展覽的學術性。提高博物館自身的學術研究能力,不僅可以增加觀眾對文化藝術的關注度,還對擴大展覽影響、營造美術館展覽品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策展之初就要盡早確定展覽的學術方向和定位,根據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特點、展覽的動機、藝術資源的現狀、公眾的審美需求、本館未來發展的需要等要素來確定學術研究的具體工作任務,盡可能地將學術知識融入到展覽中去,讓更多的美術愛好者能夠理解作品,獲得知識與精神上的滿足。二是展覽陳列設計的新意和深度欠缺。目前國內美術館在展陳設計上普遍存在格式化、教條化的通病。要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認真研究場館的空間結構和展線布局,然后結合展品本身的特色,進行展陳設計和布置。陳列上可進行多維傳遞,作品整體布局要距離得當、抑揚頓挫、流暢靈動。燈光使用要突出重點,或明或暗,與作品相得益彰。在確保展覽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再融入聲、光、電等多元化技術手段進行補充,這樣既滿足了文本的需要,也滿足了觀眾的視覺需要,同時也襯托出作品的藝術價值。三是在展覽的宣傳上要加大力度。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任何展覽都需要通過現代媒體進行傳播。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注重宣傳的策略,根據展覽的特點精心策劃宣傳方案,吸引眼球的宣傳是一個好的展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四是讓展覽中的公共教育真正成為公眾學習的課堂。要不斷地了解觀眾的想法和需求,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和延伸服務內容,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前來觀摹并動手實踐,不斷提高公眾的參與度。
4 結束語
藝術當隨時代,用藝術展覽表現時代精神,陶冶人民群眾情操,是當今國內各美術館不可推卸的責任。主題性展覽正是致力于不斷推進人們的認知,去發掘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使藝術作品的意義在展覽中被觀眾一次次看到、發現,帶給觀眾不同的解讀與說明,進而去影響公眾,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使公眾的文化素養在溫潤中得到提升,在欣悅中受到啟迪。
參考文獻
[1]尚靜文.如何搭配美術館展覽[N].中國文化報,2016-01-31(3).
[2]傅軍.重回歷史深處——談文獻展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J].上海藝術評論,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