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晟
摘 要:《唐嗣虢王李邕墓發掘報告》一書對獻陵1號陪葬墓的發掘做了詳細報告。文章以報告中獻陵1號陪葬墓的描述、平面圖及三維透視圖為基礎,利用AutoCAD軟件,對1號陪葬墓進行結構繪制。利用AutoCAD軟件的便捷性,對1號陪葬墓的各部分的開挖土方量做統計,結合國內較早的全國統一勞動定額,對該墓土方開挖工程的土方量、開挖方式、工程耗時做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獻陵;1號陪葬墓;土方;開挖
獻陵1號陪葬墓位于富平縣呂村鎮雙寶村,處于獻陵東側陪葬區中部,距獻陵約4千米。該墓所處位置地域平坦,黃土層堆積深厚,便于地下墓葬開挖。通過研究該墓葬的土方開挖工程,對關中地區唐代墓葬的開挖有初步認識。
1 獻陵1號陪葬墓的土方量
獻陵1號陪葬墓為長斜坡墓道,前后雙室磚室墓為大型磚室墓。該墓坐北朝南,地下由墓道、天井、過洞、壁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其中天井共有5個,由南向北分別為1號、2號、3號上下貫通的明天井,4號、5號下底為前甬道頂、前墓室頂的暗天井,各天井底部所對應的過洞依次為1~5號過洞。壁龕位于2號天井底部,分別位于2號過洞的東、西壁。
現根據《唐嗣虢王李邕墓發掘報告》[1]對獻陵1號陪葬墓的具體描述,并參考1號陪葬墓的平面圖、剖面圖[1],用AutoCAD軟件繪制出獻陵1號陪葬墓的三維模型圖(圖1)。利用AutoCAD軟件自帶查詢工具,可直接對各模型進行體積測量,按墓道、天井、過洞、壁龕、甬道、后墓室土壙,分別得出各個部分的土方量。其中天井5的正下方為該墓前室,天井5與前室歸為一體;前甬道位于天井4下方,并包含過洞4、過洞5部分。
2 葬墓人力開挖的相關定額標準
土方開挖主要受到工人、工具、土壤種類、挖土深度的影響,在不同的時代,生產力各不相同。但在各時代背景下,其各個部分開挖完成的先后相對順序是相同的。所以借用1985年《全國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2],分析墓葬各個部分在土方開挖過程中的完成的相對順序,從而對獻陵1號陪葬墓的開挖做出較為合理的推斷。
1985年《全國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2]是全國性的第一次修訂的統一勞動定額,其中人力土方工程定額就是針對人工開挖土方、地槽、地溝、柱基、地坑工程的人工標準。根據《全國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2]的數據及其使用方法對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計算分析。
另外,人從事各種作業都需要有足夠的操作活動空間。人工開挖作業時,采用的作業姿勢為立姿,立姿時的活動空間由《人機工程學》[4]可知,開挖作業時的安全操作區域,應為一個人面前以人體半徑不小于1.5米、圓心角不小于120度的扇形圓柱體區域,底面積不小于2.4平方米。
各部分的開挖口面積如表1,均不超過4.8平方米。所以在開挖時,每個天井的開挖作業人員應只為1人。墓道長度達17米,寬度為2米,墓道為斜坡,且總土方量較小,對墓葬開挖工程工期的影響非常小,所以暫定為3人同時作業予以分析。后墓室土壙開口面積為38.44平方米,該開挖處最大能同時容納約11人作業,同時仍留有足夠的冗余空間。
3 獻陵1號陪葬墓的土方開挖工期
通過借助AutoCAD軟件,采用《全國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的相關算法,結合開挖人數,對獻陵1號陪葬墓的各組成部分進行計算,可以得出各部分所需的開挖所需的工日(表2)。
傅熹年先生在《唐代隧道型墓的形制構造和所反映的地上宮室》[5]中指出,天井在工程上的功能是有利于開挖與回填,在開挖時墓道、天井、土壙可以同時開挖作業,減少施工時間。據此,以墓道、天井、土壙同時開工為條件,在開挖過程中墓道與過洞1為一組,天井1與過洞2為一組,天井2與過洞3為一組,天井3與過洞4為一組,天井4與過洞5為一組,天井5與前室為一組,后墓室土壙與后甬道為一組,其分開挖時間完成節點如圖2所示。
4 獻陵1號陪葬墓土方開挖工程的過程
墓道、1~5號天井、后墓室土壙同時開挖,墓道與1號天井首先完成豎向開挖,開挖完成后,1號過洞南北兩口可同時相向開挖,也可由較早完成的一面單獨開挖。由圖2可知,1號、2號、3號、5號過洞及后甬道均會遇到相似情況,本文以1號、2號、3號、5號過洞及后甬道采用的雙向開挖進行分析。
由圖2可知,3號天井完成后,4號天井僅開挖一半,3號天井與4號過洞單向開挖完成后,4號天井仍在開挖作業中。且由于天井為垂直向下的結構決定了天井的開挖只有從上往下開挖且下方不得出現空洞,否則天井下方待開挖土層對上方的支撐力不足,易造成塌方事故。所以,4號過洞完成后需不得繼續向北開挖。
5號天井與前室開挖完成后,前室兩端的5號過洞及后甬道均處于開挖狀態,遂由前室向5號過洞及后甬道開挖。5號天井與前室開挖需33個工日完成,5號過洞剩余4.26個工日完成,后甬道剩余4.88個工日完成,雙向開挖,5號過洞需2.13個工日完成,后甬道需2.44個工日完成,總完成工期約為35.44個工日,所以獻陵1號陪葬墓的開挖工程以1985年的勞動定額標準最快需36個工作日完成。
綜上所述,獻陵1號陪葬墓的開挖工程可分為兩期,墓道、1號天井、2號天井、3號天井、1號過洞、2號過洞、3號過洞、4號過洞、東、西壁龕的開挖工程為一期工程,4號天井、5號天井、5號過洞、前室、墓室土壙、后甬道為二期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同時開挖,1號過洞、2號過洞、3號過洞、5號過洞、后甬道為雙向開挖,4號過洞為單向開挖。一期工程完工較早于二期工程約1/3的總工期。
參考文獻
[1]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唐嗣虢王李邕墓發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全國建筑安裝工程統一勞動定額[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3]朱序璋.人機工程學[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4]傅熹年.唐代隧道型墓的形制構造和所反映的地上宮室[M]//傅熹年建筑史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