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至9月,為配合104國道溫州西過境甌江特大橋工程建設,并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永嘉縣文物館聯合對甌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共清理墓葬68座,其中,漢六朝墓59座,另有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出土陶瓷器、銅器等各類器物200多件,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次發掘的古墓群,漢六朝墓葬占絕大多數,其分布有明顯特點,除少數散布于西、北面山坡外,多數墓葬選址于向陽的東、南坡,且大體呈三組排列。各組內墓葬大體先依同一高度橫向排列,部分后葬者或前或后,避讓有序,應為家族墓地。墓葬皆為土坑豎穴磚室墓,多數平面呈刀形和長方形,凸字形墓僅3座。刀形和凸字形墓室一般長度接近6米,寬1.5米以上,墓室寬敞,底磚鋪成人字形,券頂以楔形磚夾帶長方形磚構筑。構筑較考究。長方形墓室較小,一般長4米多,寬逾1米。墓磚一般長34,寬14.5,厚5厘米,兩側模印銅錢紋、青龍、白虎、魚紋、人面、幾何紋、花瓣紋等組合紋飾。部分在一側印有“咸康”、“咸和”、“寧康”、“元嘉”、“永明”、“升平”“永泰”等紀年。M13封門中還出有6塊畫像磚,在磚面上以細線劃出女侍、飛仙等形象。
多數墓葬隨葬若干件青瓷,常見組合為盤口壺、罐、碗等,另有洗、硯、缽、唾壺、水盂等,有的還隨葬有金、銀、銅、鐵、玻璃等材質文物。數量多、品種豐富且不乏精品,如咸康二年(336)的M37除隨葬盤口壺、罐、碗、缽、洗、魁、唾壺、三足硯等17件青瓷器外,還有銅弩機、玻璃碗、石硯各1件,銀指環3枚,鐵鏡2枚,銅錢1枚,共24件器物。其中的玻璃碗僅出土于同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大墓之中,石硯、青瓷魁亦較少見。再如咸康三年(337)的M43出土有青瓷盤口雞首壺、盤口壺、碗、唾壺、虎子等12件青瓷器,其中的碗、雞首壺、虎子造型端莊,制作規整,釉質瑩潤光澤,質量上乘。
本次發掘是溫州迄今發現漢六朝墓葬數量最多的一次,出土器物豐富,新發現文物多。玻璃碗、金珠、銅弩機、石硯、青瓷魁、畫像磚等均系溫州首次發現。特別是磨花玻璃碗的發現,更是為絲綢之路貿易增添了新證。丁山漢六朝墓群延續時間長,分布有規律,紀年墓及標準器較多,不僅對于甌窯青瓷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發展具有極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于浙江乃至江南地區漢六朝時期墓葬及青瓷形制演變規律以及喪葬習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來源:浙江文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