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指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這是長生生物繼2017年11月被發現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規定后,不到一年再次被曝出疫苗質量問題。一時間,疫苗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輿論持續發酵。家長們紛紛找出孩子接種疫苗的“小綠本”,查看是否注射了問題疫苗。盡管大部分孩子接種的并非涉事批次疫苗,但許多家長仍對疫苗的安全性產生了恐慌,有的家長甚至產生了不再注射疫苗的想法。下面,將圍繞“疫苗”的有關問題,為您答疑解惑。敬請關注——
一、疫苗接種的那些事
問:疫苗接種后需要檢查抗體嗎?
答:專家表示,除直系親屬患有乙肝的新生兒外,一般疫苗接種后不需要檢查抗體。需要注意的是,百白破的抗體是無法檢測到的。
問:為了防止接種到問題疫苗,可以不給孩子接種嗎?
答:目前,接種疫苗是保護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實際上,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遠遠小于不開展預防接種而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風險。實施免疫前,我國傳染病發病率非常高。自實施免疫規劃以來,通過接種疫苗,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人數達3億多人,減少死亡人數400萬人。
問:接種疫苗后,就一定不會得傳染病了嗎?
答: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大于80%。由于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但大量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來說,其患病后的臨床表現也要輕很多。
問:為什么有的疫苗需要打好幾針呢?
答:每種疫苗在上市之前,都要經過科學、嚴格的臨床試驗,得出接種幾劑、多大劑量、間隔多長時間可以達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結論。根據各種疫苗的免疫程序,有的疫苗需要接種1劑,如卡介苗;有的疫苗則需要接種2~4劑,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因此,家長應按照免疫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
問:需要多次接種的疫苗,若中途更換疫苗品種,會產生不良反應嗎?
答:需要多次接種的疫苗,中途可以更換品種,不會產生太多不良反應,但有些疫苗可供選擇的品種不多。盡管如此,還是建議每次接種都選用同一品種的疫苗,以獲得最佳免疫效果。
問:如果懷疑已接種的疫苗無效,還需要補種嗎?
答:在孩子接種疫苗后,很多家長懷疑疫苗無效,想要補種疫苗。針對這種情況,專家表示,目前醫院還沒有檢測機制,疾控部門也不公開提供此類服務。例如,百白破疫苗中百日咳成分的實際免疫效果的評價,在技術上存在難點,并且百日破疫苗的不良反應風險相對偏高,如果打多了,可能帶來較為明顯的不良后果。
問: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有區別嗎?
答:我國上市后的所有疫苗都是經過國家嚴格檢驗合格后投入使用的,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護效果均得到證實。接種何種疫苗,家長可自行選擇。
問:接種疫苗后哪些反應不屬于異常反應呢?
答:接種疫苗后出現異常反應是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范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預防接種是安全的,發生異常反應概率很低。
以下情形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1)一般反應:在預防接種后,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主要有發熱和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綜合癥狀;
(2)疫苗質量事故:因疫苗質量不合格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
(3)接種事故:因接種單位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而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
(4)偶合癥: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偶合發病;
(5)心因性反應: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的心因性反應。
其中,偶合癥是最容易出現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誤解的。
問:兒童在哪些情況下不適宜接種疫苗?
答:(1)急性疾病:如果孩子正處于某種急性疾病的發病期或恢復期,或處于某種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均應推遲疫苗的接種,待孩子康復后再接種疫苗。此外,如果孩子正在發熱,特別是發熱在37.6℃以上的,應暫緩接種疫苗。待孩子康復并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后再接種疫苗。
(2)過敏體質:個別兒童屬于過敏體質,容易被家長忽視,這類兒童在接種疫苗后偶爾可引起過敏反應。所謂過敏體質,是指兒童反復接觸某種物質,容易發生機體過敏反應,出現相應癥狀,其中以過敏性皮疹最為常見。如果發現過去接種某種疫苗曾發生過敏反應,則應停止接種這種疫苗。
(3)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認為,兒童免疫功能不全,不僅預防接種后效果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特別是在接種活疫苗時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比較嚴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白血病、淋巴瘤、惡性腫瘤等。如果兒童容易反復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發熱、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則應懷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在接種疫苗時需特別小心。
(4)神經系統疾患: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接種某些疫苗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已明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例如患有癲癇、腦病、癔癥、腦炎后遺癥、抽搐或驚厥等疾病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接種疫苗。
二、疫苗安全的那些事
問:疫苗從生產到上市銷售,需要經過哪些檢驗環節呢?
答:我國疫苗監管體系由上市許可、批簽發、上市后監測(包括接種后不良反應監測)、實驗室管理、生產銷售日常監管以及臨床試驗監管等多個環節構成,覆蓋疫苗研發、生產、流通、接種全過程。在中國銷售的疫苗,必須進行臨床試驗,經國家藥監局審批合格后,才能獲得上市許可;企業生產時,必須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疫苗出廠前,必須由批簽發檢驗機構進行簽發。
問:疫苗上市后,國家還會對疫苗進行檢查嗎?
答:疫苗上市后國家還要對其進行隨機抽檢。藥品監管部門對包括疫苗在內的生物制品定期組織上市后監督抽驗,即從市場流通環節抽取樣品,檢驗疫苗質量。長春長生和武漢生物的兩批次問題百白破疫苗,正是上市后在抽檢中發現的。
問:一支合格的疫苗需要滿足哪些指標呢?
答:疫苗的質量標準含有安全性、有效性等指標。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收載的“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為例,該疫苗僅成品檢定項就包括“鑒別試驗、外觀、裝量差異、水分、pH值、滲透壓摩爾濃度、多糖含量、游離多糖含量、效力試驗、無菌檢查、熱原檢查、細菌內毒素檢查、異常毒性檢查”等13項檢測指標。其中無菌檢查、熱原檢查、細菌內毒素、異常毒性檢查是安全性指標;多糖含量、游離多糖含量、效力試驗是有效性指標;其他外觀性狀等是質量控制性指標。
問:為什么批簽發后還會出現不合格疫苗呢?
答:按照我國《藥品管理法》和《生物制品批簽發管理規定》等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必須對每一批上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進行全部項目的檢驗。
企業自檢合格后,提出疫苗批簽發申請,各省級藥監局會在5個工作日內去藥廠組織抽樣,將樣品封存。隨后送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下稱中檢院)或授權進行批簽發的7個省級藥檢機構檢驗。但除安全性指標外,批簽發機構并不會對每支疫苗的全部項目都進行檢驗,而是抽樣檢驗。如此次存在問題的百白破疫苗上市前,中檢院逐批進行了安全性指標檢驗,對效價有效性指標按國際通行做法隨機抽取5%進行檢驗。這兩批次疫苗,安全性指標符合標準,效價有效性指標不在抽樣檢驗范圍內。
問:為什么不檢驗疫苗的全部項目呢?
答:由于每批產品均需要申報,并且檢驗項目多、耗時長,為保證疫苗能夠及時進入市場、滿足供應,國際通行做法是采取資料審核與實驗室檢驗相結合的方式,且抽取部分批次進行檢驗,而并非對每批產品都由批簽發機構再次進行全項檢驗。
因此,批簽發是建立在企業提交的申請資料和樣品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唯一手段。疫苗通過批簽發后,在其運輸、銷售、儲存直至臨床使用等每個環節都應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操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產品質量。甚至有時還會因為企業工藝或產品自身穩定性的問題,在臨近有效期前出現產品效價下降的情況。
問:如果一批疫苗被抽查出來存在問題,監管部門會繼續抽查臨近批次的疫苗嗎?
答:有“黑歷史”的疫苗會被更嚴格地對待。疫苗出現不合格項目后,批簽發機構會對后續批次產品的相應項目增加檢驗頻次。此外,按照《生物制品批簽發管理辦法》,我國對既往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責令停產后經批準恢復生產的生物制品,會按照注冊標準進行全部項目檢驗,至少連續生產的三批產品批簽發合格后,方可進行部分項目檢驗。
(資料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