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福
在美麗富饒的鄱陽湖畔,人們“靠水吃水”,很多人以養殖相關水產品為生。有“螃蟹大王”之稱的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國平先生,是當地漁業行業的“奇人”。他積極探索健康養殖新技術,以“鄱陽湖”品牌水產品開發為重點,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稻田養蟹、稻田養蝦、稻魚共生等生態養殖模式,把發展有機、綠色水產品與品牌建設相結合,依靠品質打造品牌,創造出了美麗中國的江西漁業樣板。
2018年7月14日,記者應邀來到了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幅“稻在水中長,蝦蟹水里游”“一水兩用,一田兩收,一季多產”的和諧優美畫卷。
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鄱陽湖”水產銷售、蝦蟹稻綜合種養、生物科技、互聯網、蝦蟹產品加工、物流配送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有蝦蟹稻綜合種養基地2萬多畝,在全國有“鄱陽湖”品牌蝦蟹專賣店100余家,擁有自己的品牌“綠富美”。該公司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運作,目前有專業合作社38家,帶動農戶2000余戶,2017年帶動貧困戶139戶。
該公司高標準打造建設的蝦蟹稻共作基地,田塊一般按30~50畝一塊規劃,在水稻田四周開寬4~6米、深1.5米的養殖溝。在6月下旬之前,水稻田是一片水面,養殖蝦、蟹;6月下旬之后,把田間水位降低,開始種植晚稻,小龍蝦則順水游到養殖溝里;等水稻生長到20厘米的時候,水位再次升高,蝦、蟹就可以到水稻田中取食了。采用這種模式充分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每年每畝可產有機稻300公斤、小龍蝦150公斤、螃蟹150公斤,每畝平均利潤可達5000元以上。
據統計,在蝦蟹稻綜合種養區,農藥、化肥使用量比傳統種養分別減少了90%和75%以上,經濟效益是傳統種植業的4~5倍。
面對未來,黃國平信心滿滿。下一步,該公司計劃在江西省輻射帶動發展蝦蟹稻綜合種養基地20萬畝以上,建設年加工蝦蟹1千噸的精深加工廠,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引領鄱陽湖優勢水產品的品質和規模雙提升。對于加盟種養戶,公司免費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對加盟的“鄱陽湖”品牌蝦蟹專賣店,公司每店補貼3萬元。
如想了解更多黃國平和蝦蟹稻綜合種養的故事,敬請關注本刊第19期《農百訪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