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秀
一、明確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的科學內涵
一般來說,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是指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形態的價值認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的終極關懷。它反映了一種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理性和安慰,是特定政治形態的心理基礎,這種心理基礎是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穩定和發展的基本要求。當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秩序建立后,為這種政治秩序服務的社會主義政治信仰隨即建立。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任何統治都企圖喚起并維持對它的合法性的信仰。”[1]
從層次來說,信仰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政治信仰,第二層是民族信仰,第三層是道德信仰。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反映了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的認同。就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的內容來說,第一是提供一套包括認識和評價的科學社會主義政治觀念系統的世界觀,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現象具有普遍解釋力;第二是具有明確的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念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政治理想;第三是在科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支配下的政治綱領、政治目標以及現實社會主義近期和長期目標的政策、路線、方針、手段和方法等;第四是執政的共產黨政治集體的政治統治和掌握運用真理的能力以及處事作風、理性。這四點內容彰顯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
二、警惕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面臨的嚴峻挑戰
1989年以后,由于戈爾巴喬夫實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這位蘇共“掌門人”自己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動搖了,完全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歷史,否定科學社會主義原則這一根本。這為葉利欽掌權帶來了絕佳的機會,激進派推倒蘇聯模式,轉軌到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雖然最終蘇共力挽狂瀾,但廣大人民對原蘇聯的社會主義已失去政治信仰。對此,有學者說:“更普遍存在的是一種逆反現象,凡自上邊的意圖、決定,都會引起一種出自本能的反感和自發的抵制。”[2]由于民眾失去對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蘇聯這個“百年老店”解體,隨之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東歐政治劇變,一些國家改旗易幟。
以史為鑒,世情警醒著中國。目前國內改革發展仍處于轉型期,一些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反腐敗仍然在路上,人民群眾獲取的一些機會不均等、不公平,貧富差距大,利益固化,弱勢群體心理失衡。因此,政府亟須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提升“蟻族”“房奴”“新生代農民工”等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抓手,強化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信仰認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宣揚“四個自信”,引導人民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政治信仰意愿。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時期的政治宣言為廣大人民群眾豐富了政治信仰內容,也筑牢了思想防線,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宏偉藍圖。
四、堅定科學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1)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要系統,要學習經典。這樣才能深刻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實質內涵。只有堅定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科學社會主義才能入腦入心。
(2)相信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事實勝于雄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證明。
(3)堅持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繼承經典,創新發展。在堅持中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在發展中強化科學社會主義政治信仰。中華兒女戮力同心,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孫立平.集權·民主·政治現代化[J].政治學研究,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