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琮琳 何 鵬
2017年以來,鳳縣整合組織資源、發揮組織優勢、凝聚組織力量,激發廣大黨員和貧困群眾干勁,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鳳縣紅花鋪鎮永生村立足實際,以養生長壽文化為特色,按照抓黨建帶旅游促脫貧的思路,在支部帶動下,流轉土地200余畝,建設蔬菜瓜果采摘園、開心農場樂園等五個農業園區,打造了蓮花池、水街等一系列旅游景點,帶動貧困戶發展鄉村旅游。從2016年至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0萬元以上。
基層黨組織是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鳳縣在建強貧困村黨組織上下功夫,整合脫貧攻堅“四支力量”,整頓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厚植發展動力。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發展思路,堅持因村制宜,先后打造抓黨建帶旅游促脫貧、黨建領航產業脫貧等黨建促脫貧模式,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發展。目前,全縣已建立扶貧產業互助組織44個,帶動了1200余戶貧困戶抱團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黨建與經濟發展互動雙贏。
“蔡戰武家4000元,鄧秀娥家2500元,楊會兵家2000元……先來簽字,按手印,再領錢。”這是平木鎮西山村暢收蔬菜種植合作社分紅的一個場景。脫貧攻堅啟動后,面對條件差、底子薄、規模小的農業發展現狀,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勇多次外出考察學習,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建立“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股份制產業脫貧模式。
“要想帶著群眾干,先要做給群眾看。”楊勇將家中的4畝土地和4萬元現金入股,在空白的合作社成員名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不到三天,名單上就簽下了33戶貧困戶、46戶一般戶的名字。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必須有一大批本領過硬的村黨組織帶頭人。鳳縣規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是本村扶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制定并實施本村脫貧規劃,推行脫貧攻堅陽光公示制,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審核扶貧各類資料。
各村支部書記充分發揮班長作用,率先垂范,以村有扶貧產業基地、戶有脫貧主業為目標,走村入戶抓調研,因地制宜抓產業,為脫貧摘帽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采取邀請專家集中培訓和“走出去”實地觀摩學習等方式,先后舉辦三期脫貧攻堅培訓班培訓650人次,組織60余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赴甘肅兩當、楊凌第二十四屆農高會學習抓黨建促脫貧先進經驗,不斷增強脫貧攻堅本領。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戶,陳小軍減小了自己的養蜂規模,把中蜂種源轉讓給貧困戶。為了讓貧困戶的蜂蜜有個好銷路,他經常外出聯系銷售渠道,自掏腰包注冊網店,合作社在代銷中也不賺取貧困戶一分錢差價?!痹秦毨舻脑S代成,說起陳小軍對村里貧困戶的無私幫扶很是感激。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小軍致富的時候,沒有忘記村里的父老鄉親。去年8月份,他組織村民成立了鳳蜜園中蜂專業合作社,將村里的貧困戶全部吸收進去,為大家聯系資金、協調場地、提供技術。在陳小軍的帶領下,合作社吸收會員93戶,養殖中蜂超過2000箱,全村可增加收入80萬元以上。
以黨員先走帶動貧困戶一起走。鳳縣從提升農村黨員素質著手,建立集中培訓、個人自學、外出考察、學歷教育、遠程教育、網絡教育“多位一體”脫貧攻堅培訓機制,讓黨員掌握政策和一技之長。同時,注重從產業帶頭人、種養殖大戶、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復退軍人中發展黨員,通過黨委搭臺、組織引領、能人帶動、產業覆蓋的方式,扶強黨員能人隊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廣一批技術成果,領辦一批示范基地,創辦一批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培訓一批脫貧致富明白人,增強了群眾脫貧的自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