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羅亮亮
4月10日,在安順市普定縣興東大健康養生產業園內,記者見到了貴州興偉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偉。興偉集團積極響應“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號召,投資3.77億元,結對幫扶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秀水村,使之成為游客如織的美麗鄉村。
來到秀水村,小橋流水人家,大路青山牌坊,黔山秀水,田園美景……眼前的景象難以和曾經的貧困聯系起來。
村委委員張正海告訴記者,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2014年秀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300元,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謀生。“2015年,我們找到王偉董事長,想請他幫忙修建基礎設施,沒想到得到這么大的支持。”
村支書張克智回憶,那時王偉三天兩頭跑秀水,一年要跑上百趟。“真沒見過這樣的老板,肯出錢又肯出力,還不求回報。”
在王偉的支持和協助下,秀水村干群一心謀發展,村莊規劃漸漸清晰:以建設開發旅游資源項目為主線,以農業產業開發為輔線,發展高效“農業+旅游”產業。
然而,秀水村的人均土地面積只有1畝多,且是零星地塊,要發展產業,首先要解決土地流轉的問題。
為此,王偉提出試行“秀水五股”的發展模式,即將全村土地入股開發,經營利潤按比分配:10%的人頭股,秀水村民,人人有份;30%的土地股,每分土地不論優劣算一股,每年分紅;30%的效益股,只有參與建設勞動的村民才能分到;5%的孝親股,6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領到500元養老金;25%的發展股,用于集體經濟的后續發展投入。
王偉認為,公開利益分配方式,能凝聚人心,激發出大家的內生動力。
“當時有許多村民因為不懂旅游業,也不理解這樣的發展思路,王偉就出資把村民們送出去學習考察、打開眼界。”張正海感慨,看到別的地方因為農旅結合項目脫貧致富了,村民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目前,秀水村集體資產達3700萬元以上,全村523戶1321個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過去在外打工的1000多名青壯年,八成以上已返鄉就業創業,秀水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小康村”的嬗變。
秀水扶貧實踐的成功,只是王偉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始。“先富應該幫后富,這不應該只是一時的事,而是身為民營企業家一輩子的事業。”王偉說。
2015年以來,興偉集團先后在安順、畢節、黔西南等地展開幫扶活動,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幫扶貧困地區的過程中,王偉一直在思考產業扶貧的路徑。
“以大健康大旅游產業為主要產業方向,致力于打造集種養殖業、健康食品、醫療保健、休閑養生、商務會展、文化娛樂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總部中心。”如今,興東大健康產業園、大興東國際旅游城項目已從王偉腦海一步步走向現實。
“這兩個項目是興偉集團實施的助力‘鄉村振興’項目,建成后全產業鏈可帶動30萬人就業。”站在產業園中視野最開闊的地方,王偉說,自己的理想,就是多賺錢,帶動更多的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