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昌允 舒 銘 索文瑛
“嚴書記怎么樣了,脫離危險了么?什么時候能回來?”近期,柞水縣杏坪鎮中臺村的群眾紛紛向村干部打聽縣農行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嚴超。
從縣城來到偏遠的中臺村,面對群眾的期盼和落后的現狀,嚴超沒有被困難嚇倒。到村里最初的一個月里,多次入戶開展調研,經常早出晚歸,連續多日長時間走山路,腳板磨出血泡,走遍了中臺村的每個角落。憑著這股韌勁,嚴超很快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況,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新思路。
當了解到村里很多人想發展產業卻缺乏資金時,嚴超通過多方協調,讓大部分貧困戶符合“惠農貸”的標準。
然而一聽說要貸款,山里不少貧困戶還是喜憂參半:貸款的利息高不高?將來還不上貸款咋辦?這時嚴超和同事們都會耐心地給出解釋,讓他們深入了解免利息免擔保貸款的金融扶貧政策。同時,還經常給貧困戶提供產業調查、市場供給、風險預判等方面的指導。通過大量的努力,徹底消除了貧困戶的思想顧慮,紛紛走上了產業脫貧之路。
“他們扶貧是動真格的!”45歲的村民陳先銀說。
去年夏天,正當貧困戶曹峰為女兒曹媛媛考上大學卻籌不到學費著急時,嚴超第一時間聯系了教育局、民政局、團縣委等單位,得到了陜西紅鳳工程志愿者協會的支持,爭取到12000元的幫扶資金,化解了曹峰一家的難題。
在解決群眾安全住房過程中,他不厭其煩走訪搬遷對象,宣傳易地扶貧移民搬遷政策,講解異地搬遷就業和各項保障措施,使16戶移民搬遷戶和17戶危房改造戶已全部入住。為了壯大中臺村集體經濟,他協調柞水職中老師為78名貧困戶進行食用菌技術培訓,并積極聯系地栽木耳產業基地,帶領村干部前往學習,讓他們全面了解掌握栽培技術、種植環境、產品產量、銷售渠道、利潤效益等各個環節……他的點滴付出讓群眾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2018年1月9日13時許,大雪已經封山,嚴超心中牽掛著幾位事先已經約好的貧困戶,經過一座簡易木橋時,由于積雪路滑不慎跌落,腹部重重地撞到搭橋基石上,雖然感覺不適,他依然堅持與同行扶貧干部一起完成了13戶貧困戶信息采集工作。返回時他感覺胸悶腹痛,呼吸困難,同行鎮村干部立即把他送往商洛市中心醫院就診。在急救過程中他兩度出現昏迷,經急診科和肝膽外科醫生會診后,診斷為急性腹部受損且腹腔出血,并于當晚進行了緊急手術……
“惠農扶貧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半,后續工作要趕緊完善,貸款還有個過程;一定要趕在清明前后讓老百姓把黃姜種到地里,不能耽誤了群眾致富的大事……”躺在病床上的嚴超,口中念叨的是這些事。他以自己口述、妻子代為編輯的方式,第一時間向行領導說明情況,并叮囑要繼續落實好“農戶貸”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扶貧這條路,崎嶇不平,滿眼泥濘。但在這條路上,有無數個嚴超這樣的“第一書記”、扶貧干部,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奉獻之火點燃貧困群眾脫貧的熱情,喚起了他們戰勝貧困的希望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