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教育有質量的發展,精致的校園布局,先進的教學設備,寬敞明亮的教室,優雅美麗的環境等固然重要,而以師資隊伍為核心的內涵發展才是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人的能動性被充分調動了,物質層面的效用才能最大化地釋放出來,外在物理環境的教育意蘊才能被激活。鄉村學校的尷尬在于缺人,教育改革頂層設計的原則在于引人、樹人。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如何讓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才是令人關注的重點。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標準逐年提高,職稱評定名額不斷加大,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專業提升途徑更加暢通,教師編制不斷得到補充,教師的醫療、住房和社保切實得到保障,物質激勵與榮譽激勵相結合,使得鄉村教師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同時,鄉村學校和城里學校有一樣高的教學質量,不少孩子回流。讓鄉村學校聚集了人氣,這是提升鄉村教育水平、推動鄉村教育由大到強的關鍵。鄉村學校干部和教師的工作激情點燃了學生旺盛的求知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打造特設課程,堅持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注重結合本地實際和未成年人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訓活動、內容鮮活的道德實踐活動,鄉村青少年得到健康的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學校,需要“外在”和“內在”二者兼顧,需要集聚師生“人氣”。只有這樣,才能把鄉村學校打造成農村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才能真正提高農村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