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巧玲,也是謝延信師傅的工友,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工友而感到自豪,他是我們鑫珠春工業公司2100多名員工工作、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和榜樣。
謝師傅侍侯岳父一家的感人事跡引起了各級新聞媒體的關注,許多記者在采訪過謝師傅后,不但為他的事跡所感動,也為他面對困境、笑對生活的精神所折服。
謝師傅的妻子去世后,丟下一個40天嗷嗷待哺的孩子,那時謝師傅最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得抱著四處求人找奶吃。可時間一長,這樣給孩子喂奶也不是個辦法。謝師傅就從親戚家里買了一只剛下過羊羔的山羊。可孩子嫌羊奶腥不愿吃,一聞到奶腥味就哭。女兒是謝師傅的生命,孩子哭,謝師傅也跟著掉淚,為了怕奶熱燙傷女兒,謝師傅頓頓用嘴噙著奶水喂女兒。白天黑夜既當爹,又當媽,幾個月下來女兒胖了,謝師傅卻一天比一天的瘦,就這樣,謝師傅靠著羊奶把孩子拉扯到呀呀學語。
當記者問謝師傅這么多年是怎么過來的,謝師傅微笑著回答:“別人過一天,我也過三晌”。這么多年對于困難,謝師傅有他對付困難的辦法。1979年岳父患病后,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資養活不了全家4口人。
為了每月省下幾元錢菜錢,謝師傅就在垃圾堆上開荒種起了油菜。春天油菜趁嫩的時候剔著涼拌吃,長老了炒著吃,一直至初夏,收了油菜籽榨成油吃。冬天,自己從街上揀白菜幫腌制的酸菜成了他的家常菜。
1990年,謝師傅患了嚴重的高血壓病,醫生讓他安心休養。為了這個家,他怎么能安下心來休息,聽中醫說用偏方醋泡花生能降血壓,他一吃就是13年,直到2003年因腦出血住院搶救,沒花一分錢買過一片藥。
在這里,我想問在痤各位一個問題:“有誰沒有吃過蘋果和西瓜?”對于多數家庭來說,蘋果、西瓜都是很平常的水果,可謝師傅從侍候岳父母這18年來,為了給兩位老人補充營養,十幾年來他沒舍得給自己買過蘋果和西瓜。4元錢一雙的塑料涼鞋,他補了又補,一穿就是6年,他的一件襯衣白天穿臟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就這樣整整穿了10年。1985年春節前,為了省3元路費,他騎車340華里從礦上回滑縣老家看望母親,到家后累的倒在床上不會動了,心疼得母親一夜沒有睡著覺。我們在公司無論什么時候見到謝師傅,他身上即使穿得再破、再舊,衣服也總是干干凈凈,精神飽滿。在他患病前,他總是把家里收拾得很整潔,把岳父、岳母和內弟衣著也打理得整整齊齊,45平米的小屋始終收拾得干干凈凈,他家里的笑聲也從來沒有斷過。面對困難,謝師傅用堅強挺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也許有人會說人無利息,誰肯早起?謝延信他不憨不傻,要不圖點什么,絕不會長年侍侯一家子病人,要么是為了繼承遺產,要么看中了岳父的工資”。可現實是他岳父老家房無一間、樹無一棵。1983年謝師傅參加工作后,他與岳父的退休工資加起來也只有一百多元,兩位老人吃藥打針、一家人的生活費用,一百多元錢都是每月不見兩頭。
1997年9月份,上級新聞媒體采訪謝師傅時,問他:“你家里最值錢的東西是什么?”
謝師傅指著他床頭桌子上岳父的骨灰盒說,“它最值錢,買這個骨灰盒花了150元。”
“你為什么把岳父的骨灰盒放在床頭,不寄存在殯儀館?”
“存在殯儀館還得拿寄存費,放到俺屋里感到心里踏實,俺始終認為俺爹沒有離開過我。”說這話時,謝師傅想起了剛剛去世一年的岳父止不住流下了熱淚。
目前,家里的兩張床和兩張二斗桌是礦上在他們搬家時送給他們的,一個老式衣柜和櫥柜都是別人家淘汰的東西,家里最值錢的東西是一臺14寸老式電視也是二女兒淘汰下來送的。雖然謝師傅日子過得清貧,但他還不忘關心他人。1994年冬天,謝師傅回滑縣老家,在路上碰到鄰居劉尊新拉著父親到鄉里看病,謝師傅看到他父親大冬天穿的單薄,從身上把自己正穿的棉衣脫給了他父親。在西苑社區,謝師傅只要碰到流浪人員,他都要幫助。
謝師傅的工友裴國林在井下工作時不小心掉到水倉里,謝師傅趕緊脫下自己的一條單褲,拿來自己的棉襖叫他趕緊穿上,大冬天,謝師傅也只剩下一身單衣服。
為了岳父母一家,謝師傅失去了常人應該得到的歡樂和幸福,為了全心身照顧岳父一家,他在妻子去世10年后才再婚。10年,對于一個歡樂的家庭來說是短暫的,但對于獨撐家庭重擔的謝師傅來說,這三千六百五十個日日夜夜是怎么熬過來的,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清楚。對于那些沒有家庭道德觀念的人來講,別說10年,就是十天也難堅持。
也許你們不相信,到現在謝師傅沒有坐過火車、外出旅游過,2006年11月份,河南省授與謝師傅“尊老敬老特別獎”之前,他連省城鄭州也沒去過。一生中唯一進過的大飯店,是在1997年焦作市“家庭美德”演講結束后,焦煤集團礦區工會領導請他吃過的一頓烤鴨,這是謝師傅提起來最津津樂道的事。
朱村礦從1980年以來年年對其幫扶,焦煤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張生賦與他家結為幫扶對子,但他從來沒有在組織和領導面前說過難、提過要求,一生中沒有向組織申請過救濟。面對困難他總是自己默默承受。有人說他傻,他卻說:“比我困難的人多著呢?組織上年年來家看望俺,俺知足了,咋還能再給組織找麻煩呢?”
1983年謝師傅參加工作時,憑他家的特殊情況,向組織反映后完全可以在井上安排一份輕松的工作,但謝師傅服從組織分配,甘愿到井下當了一名掘進工,參加工作26年,他從沒有因家庭困難影響工作,出現過違章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事。1992年秋,謝師傅岳父住院一個月,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伺候岳父,沒有影響一天工作。在井下工作8年里,他像一臺不知道疲倦的機器,苦活累活搶在先,每年出勤都在300多個工以上。1990年謝師傅得了高血壓,組織上調他到井上瓦斯泵房工作,這個崗位是單崗作業,從瓦斯泵房到家相距不到500米,謝師傅吃飯都不離工作崗位,盡職盡責做好每一件事、把好每一道關。機電科領導和工友們評價他:“謝師傅是顆螺絲,把他擰在哪里,永遠都不會松動。”
最近,謝師傅的事跡被各大媒體報道后,謝師傅在礦區成了名人,面對領導的慰問,記者的采訪,謝師傅依舊向平常一樣過著平靜地生活,臉上始終掛著微笑。這就是謝師傅其人,這就是一名普通的謝師傅,這就是一個大孝至愛的謝師傅。他在清貧的生活中擁有著比別人更多的精神財富,擁有著像焦作煤炭一樣閃光的品格。
人的一生能有幾回,謝師傅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讓這個家庭平安地走到現在。在山陽大地奏響了一曲中華傳統美德的頌歌,在焦煤集團樹立起焦作礦工崇高的道德形象,在全國煤炭戰線聳立起感天動地的礦工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