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燈
中國特色住房合作社旨在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讓中國新城鎮居民享受到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進行“美好生活家園”項目建設實踐?!懊篮蒙罴覉@”都是大規模的現代化社區,必不可少配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貿市場。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貿市場與“雜、亂、差”畫等號,農貿市場一度成為創建文明城市進程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讓老百姓輕松買到便宜的放心菜,是關注民生福祉、追求美好生活必須要做的實事。在美好生活家園的社區商業規劃建設中,首當其沖要考慮的是滿足居民“食有保障”的需求。
為解決美好生活家園居民“食”的問題,讓居民“食得新鮮,食得安全,食得便利”,美好生活家園項目引入新型智慧農貿市場——三維智慧農貿。新型智慧農貿市場與周邊社區商業有機結合,攜手為社區居民打造“互聯網+”的便利生活服務體驗,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社區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健康、和諧。
智慧農貿市場的建設離不開民、食、安、質、誠的理念,這也契合了美好生活家園的建設理念。
天福集團與河南三維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為美好生活家園打造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就是以“互聯網+”的形式將傳統菜市場進行改革,解決“民以食為天”的眾多問題,同時給商家帶來高效,給顧客帶來方便。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涉足智慧農貿的企業,河南三維商業發展有限公司本著“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謀取福利,為企業鑄造輝煌,為社會貢獻力量”的精神。先后投資15億元,投資運營智慧農貿市場20余個,年總交易額超10億元,引進交易客戶1萬余戶,解決就業人員超2萬人。
各個市場內均設置有商品交易區、配套功能區、管理辦公區、生活服務區等,包括鄭州市首家星級智慧農貿市場——鄭州經八路海鮮農貿市場、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鄭州岳砦海鮮農貿市場、創新綜合型市場——鄭州西站生活廣場。以經八路海鮮農貿市場為例,一、二層規劃攤位200多個,交易類別超26個類別,滿足各類農產品需求,可以刷卡交易,極大提高了市場運營效率,該農貿市場年總交易額超1億元,解決就業人口超1000人。
智慧農貿是互聯網+農貿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不僅限于線下交易,須做到交易全程無現金,線上購物送菜到家,各類產品均可溯源等特點,在物業建筑設計前期,將為智慧系統的運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礎,更是用“以人為本”的思想來作內部布局和業態規劃,通過智慧農貿平臺,讓更多人享受到智慧成果和美好生活。
新型智慧農貿市場采用電子支付系統后,顧客買菜只需帶著智能手機或銀聯IC卡,就可以在農貿市場買菜購物,不用再擔心假幣和零錢問題。而在依托實體市場打造的生鮮電商上線后,顧客足不出戶就能在手機上打開電子菜場的App下單,新鮮蔬菜就可以送上門來。從購物環境來看,新型智慧農貿市場從建筑設計、采光照明和攤位劃分等方面都體現出現代、科學、美觀。硬件和環境大大改善,一改傳統農貿市場雜亂差的狀況,保留傳統農貿業態布局,引進現代超市的衛生環境管理、商品陳列,使農貿市場有了“超市化的管理模式、商場化的購物環境”。
以河南三維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鄭州市首家星級智慧農貿為例,市場共有4層,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一層為蔬菜、水果、水產,二層為肉類、凍品、調料類,三層為教育培訓,四層、五層為養老休閑及辦公活動中心。在市場門口,還設置有專門的非機動停車區,十分方便。
河南三維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王德志董事長表示,智慧農貿除了支付方便外,市場內設立的交易追溯局域網系統,可以對市場內所有產品的種類、供應、價格進行全程追溯。市場所售的肉菜都有了專屬的“身份證”,登錄商務部門的終端信息查詢平臺,就能查到產品產地、生產日期、銷售商等信息,可以確保居民吃上“放心菜”。三維公司計劃于五年內在全國發展50~100家新型智慧農貿市場項目。
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引入超市化的管理模式,變攤主經營為超市統一管理經營,提高了農貿市場的品位檔次和消費品質,將分散的個體經營變成有規模的市場法人主體經營,便于部門監管。
在經營方式上,保留柜臺和攤點的形式,以柜臺銷售為主,超市開架為輔。在經營品類上,除了生鮮食品外,還會增加一些各地特產和食品品牌。在管理方面,美好生活家園引入的智慧農貿市場,將通過連鎖化、智能化、標準化的規范運營,使生鮮食物的新鮮、質量有了保證,顧客消費風險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果蔬、海鮮、干貨等產品從產地運回來,要經過檢測、分級、加工等程序。
信息平臺的應用使智慧農貿市場的管理變得更為簡便透明,通過引入農產品直供直采、集中加工配送、大宗采購議價、零售網點專業化運營等手段,有效減少了農產品流通環節,有效控制和降低了生鮮農產品的單價成本,保障了生鮮的食品安全。
在商業配套完善的美好生活家園社區內,智慧農貿市場將和社區其他商業共同承擔起為居民設計打造品質生活方式的角色,通過場景化的精心設計、業態品類品牌的科學篩選,為居民提供高效的品質生活解決方案。
在美好生活家園規劃之初,智慧農貿市場會依托社區整體規劃,與其他商業形態組合成“農貿+”,不同規模的美好生活家園,配套不同規模的智慧農貿市場。比如新鄉美好生活家園項目,占地約2500畝、居住人口約6萬人,將規劃建設5個3000~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智慧農貿市場。其中,一個農貿市場服務約1.2萬社區居民為宜。
在美好生活家園社區的不同位置,智慧農貿市場分別與不同的商業業態結合存在。在人流較大的社區核心區域,采取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組合,不僅能有效提升小商品及菜場的人流量,還可大大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并節約消費時間。在社區內的邊角的區域,采取農貿+鄰里中心、社區服務的方式,可以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提供更多生活便利。在商業繁華區域,農貿市場可有效利用區位條件,結合生活廣場和商業綜合體,將農貿菜場打造成為深為人們喜愛的交際平臺。
美好生活家園建設的一個初衷是,為中低收入人群解決住房問題,讓居住在“美好生活家園”的“新城鎮居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民生需求作為導向,美好生活家園堅持農貿市場的“公益性、民生性、社會性”定位,農貿市場不但是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政府還經常將其作為“民生工程”“再就業工程”“三農問題”等工作的平臺,成為促進城市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
美好生活家園智慧農貿市場的建設除了能解決居民“食”的問題,還能解決一部分“樂業”的問題,讓社區居民實現就近就業。居民可以依托周邊的社區商業,開展家鄉特產貿易,實現鄰里合作共創共享。在縣城和距離鄉鎮較近的社區,還可以通過農貿市場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推廣銷售當地的特色產品。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引入新型智慧農貿市場的美好生活家園,能更好地滿足居民美好生活的多樣化需求,能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