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灌南縣關工委在“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積極組織五老和失足青少年結對幫教,使他們學法懂法尊法守法,走上了人生正道。其中,房老、魏老、鄭老“三老”以大愛結對幫教失足青少年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新集鎮青年孫某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務農主持家務,生活無憂無慮。可是孫某不學好,因沉迷網絡游戲無錢而搶劫,2014年1月被判刑2年6個月,緩刑3年6個月,成為社區矯正對象。孫某父親不堪打擊生病去世,家庭陷入痛苦之中。鎮關工委主任房保銘得知孫某的情況,感到這樣的孩子和家庭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帶領社區3名五老志愿者來到孫某家里,面對面談心,宣傳法律知識,鼓勵孫某好好表現爭取早日解教。房老與縣職業技術學校取得聯系,安排孫某去學校免費學習電焊技術,學得了一技之長。經過房老及五老志愿者的傾情幫教,孫某在思想上、行動上有了很大轉變,每月主動到鎮司法所匯報一次思想情況,去社區敬老院參加兩次公益勞動。去年年底,孫某已刑釋解教。
家住五隊村的魏廣才長期從事文化工作,退休后利用自己積累的文字、圖片資料辦了個家庭輔導站,成為青少年課余活動的精神家園。在這里,他得知鄰村有個五年級學生李某,迷戀網絡游戲,厭學逃學,甚至徹夜不歸,父母說不聽,打罵無用,成了村里有名的“小浪子”。魏老主動找到李某結對幫教,把他領回家中耐心規勸。經過一段時間潛移默化的教育,李某戒掉網癮,返校學習。魏老趁熱打鐵,每逢節假日主動幫助李某學習法律知識,給他帶來喜愛的圖書。李某不再去網吧了,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三好生”。看到李某的進步,村里人都為他高興,說“小浪子回頭金不換”。
堆溝港鎮有個被鄉鄰稱為“小龍”(化名)的孩子,輟學流浪,偷錢上網成惡習,被派出所找去談話訓誡,成為社區重點幫教對象。中學退休教師鄭學紹主動與小龍結對幫教。他來到小龍家了解情況,小龍父親殘疾,母親身體也不好,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他找村干部商議,幫小龍家辦理了低保,又自己拿錢給小龍還清了欠債,使小龍解除了后顧之憂。他勸說小龍返校讀書,每星期利用3個晚上到小龍家幫助復習功課,還到學校和老師溝通,希望老師給小龍更多關懷鼓勵。小龍進步很快,被學校評為“三好生”。小龍初中畢業,他介紹小龍去外地自己親戚的廠里打工,掌握了駕駛技術,每月經濟收入可觀。小龍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擔,在家建起了樓房,買了轎車,成為鄉鄰刮目相看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