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017年APEC會議廣受關注的越南,最近又因為反腐與重拳“打虎”方面的又一有力舉措成功吸引了國內外輿論的目光。
據越南媒體報道,2017年12月8日,越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停止丁羅升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的決定,越南第十四屆國會常委會則通過了對丁羅升起訴、拘留并終止其國會代表權限和任務的決議。而在同日,越南公安部調查警察機關辦公室對丁羅升發出起訴書和拘留令,對其與兩起特大經濟案件的關聯進行調查。公開資料顯示,丁羅升成為數十年來第一位涉貪被捕的越共前政治局要員,昭示了越共在反腐“打虎”“拍蒼蠅”上的堅定決心。
同樣根據越南的媒體信息,丁羅升涉及兩起正處于調查階段的特大經濟案件:一是在越南國家油氣集團(PVN)與大洋股份商業銀行(Ocean Bank)合資中故意違反刑法關于經濟管理的第165條規定并造成嚴重后果,違反刑法第280條規定濫用職權侵占財產并造成8000億越盾的損失;二是其在越南油氣安裝總公司(PVC)任職期間,故意違反國家關于經濟管理的規定并造成嚴重后果,違反刑法第278條規定貪污財產。
由此來看,我們可以歸結出如下幾點看法:其一,“革新開放”進程中特大經濟案件使越南蒙受巨額損失;其二,“革新開放”進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官商勾結及在這一過程中漁利國家財產的行為;其三,國家經濟管理規定,刑法是越南重拳“打虎”和懲治經濟領域犯罪分子的重要依據。
實際上,丁羅升一案只是越南20世紀80年代中期“革新開放”以來腐敗問題持續發酵的一個涉及越共前高官的特大案件。一直以來,越南反腐工作的任務相當艱巨。就在“革新開放”后不到十年(1994年),越共七屆中央委員會代表大會就已經將腐敗列為越共面臨的“四大危機”之一,而其他三大危機是經濟滯后、偏離社會主義方向與和平演變。由此可見,對于越共來講,腐敗和“和平演變”等其他危機一樣,足以給越共的執政帶來致命的威脅。
越共中央也非常清楚腐敗帶來的危害并高度重視反腐。例如,現任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在2012年就曾強調:“腐敗、浪費現象在越南多個領域和部門存在,而這對越南共產黨的領導和國家的管理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越南反腐也有深厚的社會民意支持,越南民眾視腐敗為“國難”,而將腐敗分子叫作“內寇”,認為“內寇不除、國難不已”。鑒于此,越共在重拳“打虎”方面從來不遺余力,且主張以制度的制定與完善來健全規章制度及預防腐敗行為的再次發生。
因而,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共始終致力于擬定和確立反腐領域的相關制度。1992年,越南以新憲法規定了黨政之間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界限。1998年,越南一下子公布三部涉及反腐領域的法律制度——《干部、公務員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法》與《反貪污法》。2005年,越南國會修繕了《申訴控告法》,隨后更是制定了《防治腐敗國家戰略》;同年11月,《預防和反腐敗法》正式通過與頒布,這標志著反腐工作的法制化正式形成。2012年11月,越南又對該法進行了修正,明確在法案中要求高官進行財產申報和解釋新增財產。不僅如此,越南職能部門還在該國刑法中明確補充了相關的貪腐行為。
越共建立反腐制度成績斐然,但這并不意味著,越南的反腐工作成效顯著。根據有關國際機構2013年發布的全球“腐敗感覺指數”,越南在17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6,而這一排名到2016年為第113位。可見,反腐成效并不明顯。
近年來,包括越南警察、海關、稅務、醫療與教育、銀行與金融等職能部門則被認為是腐敗最為嚴重的領域。如若由此聯想到近些年來關于有的越南海關官職人員向中國游客索要小費的若干報道,可以發現,在越南一些腐敗的思維與行為已經深入基層。針對此,越南應拿出對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