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性是一個政黨的根本屬性,是黨的代表性,即黨究竟代表誰的利益和意志。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具體體現在黨員的政治立場、思想觀點、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工作作風、紀律觀念和工作實踐等方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員的黨性也應體現出與之相適應的、鮮明的新時代特征和內涵,最重要的是堅定地站穩政治立場,精準把握政治方向,保持對黨絕對忠誠。
要具有堅強的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黨性的強弱與政治定力的強弱緊密相連。黨性強,政治定力必然強;反之,黨性弱,政治定力必然弱。從理論上講,共產黨人永遠具有強大的自我警醒、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品格,但在和平環境里治國理政,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是長期和復雜的,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也是尖銳和嚴峻的。在復雜的執政環境條件下,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同樣非常復雜且不易從根本上消除。在這種情況下,全體黨員是否能正確地保持政治站位,增強政治定力,立場鮮明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 對黨性的新時代要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堅定地站穩政治立場,精準把握政治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做到“四個服從”,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們強調的黨性,包含著人民性的深刻內涵。我們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黨,她沒有獨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黨性是否堅強純潔不是標榜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是要實實在在體現在黨員的工作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必須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無論執政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都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時處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讓人民的獲得感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特別是當前,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關鍵階段,黨員干部一定要以堅強的黨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為民實踐中作出應有貢獻,錘煉黨性,升華思想。
要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能否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是衡量黨員黨性強弱的重要標志。“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我們黨要實現長期執政,根本的保證在于始終保持、維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并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和支持。不把群眾當親人的黨員干部,必然是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淡薄的黨員干部,必然是黨性喪失或黨性不純的黨員干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需要過硬的作風、清廉的作為、良好的修養、嚴格的紀律、科學管用的制度等要素來維系。黨員干部具備了這些要素,才能以堅強的黨性,昂揚的工作斗志,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杜絕一切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清白做人,干凈做事。
要把加強黨性鍛煉作為一種政治自覺。習近平指出:“干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因此,面對新時代大背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大環境,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始終保持自警自律意識,“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定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